IgnacioSanz-Martín等將鑄造領圈的一體化種植體和漸進加寬平台及平台轉移連接的分體式種植體進行對比,比較兩種植體周圍軟硬組織的改變。
意願在上頜或下頜後牙區植入1或2顆種植體的局部牙列缺損患者被隨機編入對照組或測試組,其中,一體化植體為對照組,分體式植體為實驗組。12個月後,戴入最終的修複體。植入後、初負載和負載後1年,通過影像學結果評估鄰間骨水平。臨床上,患者相關的結果或不良事件在初負載、負載6個月和12個月進行評估。
在47個患者口腔內植入了61顆種植牙,其中37名患者(對照組中有18個,實驗組中有19個),總共47枚種植體(對照組中有23個,實驗組中有24個)完成了為期24個月的隨訪。臨床上,種植體負載後可以看見分體式種植體組有更明顯的骨吸收,對照組為0.07±0.45,實驗組為0.42±0.45,P=0.001;而從負載到末次複診,對照組卻明顯有更大的骨喪失,對照組為0.26±0.22,實驗組為0.11±0.2,P=0.020。在術後24個月,兩組間骨吸收和骨喪失均無明顯差異。
在負載12個月後,兩種形態的種植體都有高生存率,兩者的骨水平改變、臨床參數和患者相關結果都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