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t:巴西先天性寨卡病毒綜合征病理:係列案例解析

作者:佚名 來源:梅斯醫學 日期:16-07-04

        6月29日,Lancet在線發表了關於巴西先天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的詳細解析,病理報告將對進一步了解寨卡病毒感染的病因學和了解垂直傳播的機理產生重大意義。

        寨卡病毒是一種蟲媒傳播的病毒,屬黃病毒科,主要由伊蚊傳播。感染後通常無明顯症狀,偶爾會出現輕微的,自限性的症狀,如發熱,皮疹,關節痛和結膜炎。寨卡病毒於1947年首次在烏幹達寨卡森林發現。2007年之前,隻在非洲和亞洲有散發病例報道,2007年之後出現了幾次大型的爆發。在2015年巴西爆發寨卡病毒後,小頭畸形的兒童數量逐漸增加。最近,越來越來多的研究支持寨卡病毒與小頭畸形相關。現在,我們對與寨卡病毒感染相關的3例致死性病例和2例自發性流產進行了深入探究。

        在3例死亡的小頭畸形患兒中,均發現病毒抗原定位於神經膠質細胞和神經元,與腦微小鈣化相關。抗原也出現在妊娠前三個月的胎盤絨毛膜。5例組織活檢RT-PCR測試均發現寨卡病毒RNA陽性,序列分析顯示與2015年在巴西分離的寨卡病毒毒株高度一致。

        這些發現強力的支持了寨卡病毒感染與不同的先天性中樞神經係統畸形,如小頭畸形,關節攣縮症和自發性流產相關。

        案例一、

        孕36周出生,出生後20小時死亡,中孕期超聲顯示小頭畸形,四肢和生殖器畸形。其36歲的母親在懷孕前三個月出現發熱和皮疹,未進行檢查。無藥物和化學品暴露。

        屍檢顯示,體重2740g,身長41cm,頭圍29cm,胸圍34 cm,腹圍31cm。外觀檢查顯示,皮下水腫,小顱,顱麵畸形(眶距過寬,扁平臉,塌鼻梁,短鼻子),上下肢嚴重畸形,關節攣縮,顱縫早閉(圖1A,B)。還觀察到有隱睾症。中樞神經係統檢查顯示無腦回,前腦無葉無裂畸形,小腦發育不全。胸腔檢查,徑向肺泡數量證實雙側肺髒發育不全。組織病理學改變局限於腦部,有實質鈣化、小膠質結節,神經膠質過多症,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變性和壞死。其他部位的組織病理學改變無明顯特異性。大腦免疫組化顯示神經細胞和微鈣化灶區域寨卡病毒陽性。在心、肝、脾、腎髒和軟骨處未找到免疫組化證據。寨卡病毒RT-PCR試驗僅在腦組織處顯示陽性,序列分析顯示與2015年在巴西分離的寨卡病毒有99-100%的一致性。登革熱病毒RT-PCR試驗陰性。

        案例二、

        孕38周出生,出生後6小時死亡。其19歲母親在懷孕第四周出現發熱和皮疹,未進行實驗室檢查,無藥物和化學品暴露。

        屍檢:外形測量指標,外觀略。大腦整體檢查顯示大腦半球分區正常,無腦回畸形,腦室增寬,側腦室積水,小腦發育不全(圖1D)。肺髒發育不良,隻有一條臍動脈。胎盤和絨毛膜無明顯特征。腦組織病理學檢查與案例一基本相同,其他器官無明顯異常。寨卡病毒RT-PCR試驗僅在腦組織處顯示陽性,序列分析顯示與2015年在巴西分離的寨卡病毒有99-100%的一致性。登革熱病毒RT-PCR試驗陰性。

        胎盤出現現纖維化,鈣化和纖維素樣沉積,符合晚期妊娠特征。無炎症證據。

        案例三、

        孕38周出生,其16歲的母親在早孕期出現發熱,皮疹和身體疼痛。出生後立即進入重症監護病房,Apgar評分7-8分,出生24小時出現痙攣,接受了機械通氣。出生後24周CT顯示無腦回畸形和腦積水。由於癲癇和驚厥無法控製,持續使用機械通氣,嚐試拔管失敗。之後出現抗生素治療無效的感染、凝血障礙,在出生後2個月死亡。

        腦組織病理同案例一,顯微鏡下見腦萎縮伴彌漫性神經膠質過多症和顯著的皮層下帶狀鈣化以及實質組織散在的鈣化(圖2A-C)。病毒抗原免疫固化出現在退化的神經膠質細胞和微小鈣化灶附近(圖2AD-F)。

        軟腦膜顯示血管充血及混合急性和慢性的炎性浸潤。腦脊膜處發現大量革蘭氏陰性杆細菌,被認為與急性炎症有關。大腦中也充滿了革蘭陰性杆菌。每個髒器中都可以找到革蘭陰性杆菌敗血症的證據,肺部有彌漫性充血和間隙擴張。Pan-真菌16S rRNA PCR檢測在大腦和內髒器官中發現了粘質沙雷氏菌。這些發現與CNS Zika病毒感染和伴隨的細菌性腦膜炎和敗血症可同時出現。

        病例三——大腦組織病理和免疫組化

        (A)腦組織檢查顯示皮層下帶狀退化細胞與鈣化;蘇木精-伊紅染色。

        (B)鈣化分布於整個大腦皮層;

        (C)退化皮質內神經細胞(箭頭)

        (D)微鈣化灶附近的寨卡病毒抗原,高放大倍數

        (E)高放大倍數下退化的神經細胞,亮點為免疫組化顯示的寨卡病毒

        (F)細胞核周圍的膠質細胞

        案例四、

        一位之前身體健康的37歲女性,在懷孕8周時出現發熱和皮疹,隨後在孕11周出現自發性流產,無藥物或化學品暴露。產前檢查顯示巨細胞病毒,風疹病毒,弓形蟲,單純皰疹病毒,HIV陰性。

        胎盤組織顯示致密和異構的絨毛膜鈣化,硬化、水腫,絨毛纖維素沉積增多,片狀淋巴細胞間質絨毛炎(圖3A)。

        案例4.胎盤的組織病理和免疫組化

        (A)低放大倍數下11周胎盤出現大量慢性間質絨毛炎和纖維蛋白沉積

        (B)霍夫鮑爾細胞(箭頭)中免疫固化的寨卡病毒與絨毛膜絨毛核碎片

        案例五、

        一位之前身體健康的31歲女性,孕8周出現發熱和皮疹。未進行檢查。孕6周時超聲無明顯異常,產前常規病毒檢測陰性,孕13周超聲顯示胎兒偏小,無搏動性心跳,發生自發性流產。

        案例5組織病理主要顯示子宮內膜組織Arias-Stella反應。免疫組化顯示胎盤寨卡病毒陰性。RT-PCR序列與15年巴西分離的寨卡病毒100%一致。登革熱RT-PCR測試陰性。

        討論:

        臨床、流行病學和實驗室數據的聯合對確診致死性寨卡病毒案例十分重要。寨卡病毒的疫情不斷發展,仍有很多問題待解決。研究人員將繼續調查患病嬰兒的神經病變和胎盤組織的各種異常特征。FFPE組織聯合了組織病理,免疫組化和RT-PCR,可提高寨卡病毒的診斷,當無法獲取新鮮冰凍組織和其他傳統標本時更加重要。未來對妊娠不同階段胎兒組織的評估,將有助於理解先天性寨卡病毒感染的病理機製和垂直傳播的機製。

        原始出處:

        Roosecelis Brasil Martines, MD†, Julu Bhatnagar, PhD†,Prof Ana Maria de Oliveira Ramos,et al,Pathology of congenital Zika syndrome in Brazil: a case series,lancet,2016

關鍵字:寨卡病毒綜合征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