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偉,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華口腔醫學會副秘書長、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黏膜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科協口腔黏膜潰瘍病學首席科學傳播專家、國際牙科研究會會員、國際牙醫師學院院士、中華中醫藥學會心身醫學分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委員、《現代口腔醫學雜誌》編委、《中華口腔正畸醫學雜誌》編委、《中華實用口腔醫學雜誌》編委、《中華口腔醫學雜誌》、《中華臨床醫學雜誌》和《中國新藥雜誌》、《口腔頜麵外科雜誌》(J Oral Maxillofac Surg)、《醫學與病理學》(Medicine and Pathology)雜誌審稿專家。
長期從事口腔黏膜病學醫、教、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口腔黏膜癌前病變、全身病與口腔黏膜病的關係、口腔黏膜病的心身因素研究、口腔黏膜病的細胞治療等。承擔國家、省部位科研項目10餘項、已發表論文100篇左右,主編、參編著作20餘部,獲得過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今日口腔》:請您談談國內、外口腔黏膜病流行病學現狀及危害?口腔健康與全身健康密切相關,很多全身性疾病常伴發或首發口腔黏膜病損,對患者造成較大身心危害。
劉宏偉教授:在國內外,口腔黏膜病的發病是近似的。一般來說,人群中口腔黏膜病的患病率小於20%,但排在首位的口腔黏膜疾病病種在國內外可能有所不同。在我國,複發性阿弗他潰瘍的患病率最高,它的患病率約20%,對口腔黏膜病的總體患病率貢獻最大,其他口腔黏膜病並未有如此高的患病率。例如,有文獻報告稱扁平苔蘚的患病率為1%~10%不等,白斑的患病率為3%~5%不等,其他口腔黏膜病患病率缺乏報道,或大多不超過1%。
口腔健康與全身健康密切相關,很多全身性疾病常伴發或首發口腔黏膜病損,對患者造成較大身心危害。除了反複發作、疼痛等困擾,大眾最為關心的是那些有惡變潛能的口腔黏膜病,例如口腔黏膜白斑、扁平苔蘚等斑紋性疾病,其他可惡變的口腔黏膜病有慢性盤狀紅斑狼瘡、黏膜下纖維性變、光化性唇炎、紅斑等。目前,針對口腔黏膜癌前病變,我們有多種篩查手段,但鑒於每種方法的局限性,臨床上一般將多種方法聯合應用。
《今日口腔》:請您談談目前中西醫結合治療口腔黏膜病的優勢和手段有哪些?
中藥能較好地治療口腔黏膜病,且中西醫結合的效果會比單用中藥、西藥更好。
劉宏偉教授:中醫、西醫都是人類醫學的瑰寶,中西醫結合治療口腔黏膜病呈現出顯著優勢。
以中西醫結合治療扁平苔蘚為例。在國外,斑紋型扁平苔蘚一般不給藥,糜爛型扁平苔蘚則給予局部或全身糖皮質激素治療。研究發現,扁平苔蘚對激素並不敏感,激素的使用反而會帶來很多副作用。國內外都是盡量少用激素治療扁平苔蘚的,其他的免疫調節治療雖有使用,但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
但在國內,我們可以使用中藥進行治療,而且一些中藥或中成藥可以長期使用而無副作用。例如目前我們臨床常用的有“苔蘚平顆粒劑”,或“滋陰清熱顆粒劑”,均為院內製劑。對於一些糜爛型扁平苔蘚,我們可以局部使用激素+中藥,足以控製患者病情。有研究認為,扁平苔蘚的發病與患者精神因素相關,經過心身因素調理或可自愈;也有臨床研究顯示,那些非心身因素誘發的扁平苔蘚白色條紋的消失是中藥在起作用。在沒有院內製劑的情況下,可選用一些已上市的中藥,例如“口炎清顆粒劑”,可用於治療多種口腔黏膜病;“白芍總苷”,可用於治療扁平苔蘚、緩解幹燥綜合征等,其他如“柴胡疏肝散、血府逐瘀湯、加味逍遙丸、玉屏風散顆粒劑”也可選用。
此外,還有一些局部用藥,例如各種散劑,“口腔潰瘍散”、“西瓜霜”、“珍珠粉”、“養津生肌散”、“冰硼散”、“錫類散”、“青黛散”、“養陰生肌散”、“黃連散”等;各種膏劑,局部塗抹的藥膏、油膏,很多為院內製劑,一般多添加金黴素、地塞米鬆、普魯卡因等西藥成分,較適合口腔黏膜用量。
總之,我們堅信,中藥能較好地治療口腔黏膜病,且中西醫結合的效果會比單用中藥、西藥更好。
《今日口腔》:請您簡要介紹一下本屆專委會任期內的工作規劃和未來學科發展方向?
集思廣益,共同促進我國口腔黏膜病診療工作的進一步提升。劉宏偉教授:本屆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黏膜病學專業委會計劃從以下幾個方麵拓展工作。
第一,加強國內、國際交流。近年來,我們的國際交流能力逐步增強,與國際黏膜病同行間的交流日益增多。我們有多種交流形式,例如“走出去”,我們會適時選擇合適的國際學術會議,組織小型代表團去學習交流;亞洲口腔黏膜病學組新近成立,我們將注重在亞洲地區的交流,也會舉行國與國之間的雙邊交流等。再如“請進來”,將爭取國際知名口腔黏膜病專家的來訪。
第二,進一步發揮和提升專委會委員的作用。目前口腔黏膜病的臨床診治和學術研究工作的開展在全國還不夠普遍,我們專委會委員入選時考慮了地域均衡分布,即來自全國各省市,對於口腔黏膜病工作較少的地區也吸收了委員。下一步就要通過這些委員推動不同地區開展口腔黏膜病的防治,我們一方麵要了解不同委員開展工作的阻力和困難,另一方麵要想辦法幫他們克服阻力和困難開展工作,既邀請不同地方的委員定期進行工作彙報和交流,也鼓勵開展工作較順利和有經驗的委員進行幫扶;我們還要支持地方口腔黏膜病專委會的成立,進行經驗交流,借助此平台推動全國的工作;采取一係列措施真正切實地推動我國口腔黏膜病臨床診治工作和研究工作的進步。
第三,注重為從事口腔黏膜病診治的年輕學者搭建舞台,提供學術交流的機會,鼓勵他們進行病例展示、學術演講,為未來我國口腔黏膜病診療工作的可持續發展儲備人才。
第四,更多製定行業內規範與指南,例如口腔黏膜病癌前病變的篩查指南等。總之,我們要集思廣益,共同促進我國口腔黏膜病診療工作的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