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口腔》主編王鬆靈教授新年寄語

作者:王鬆靈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今日口腔 日期:16-01-13

《今日口腔》王鬆靈教授,您在兩年前《今日口腔》創刊時給大家分享過“牙齒再生之夢”,談到組織工程和基於發育模式的牙再生,這都是基礎科學研究的貢獻,那麼目前其研究進展如何?

王鬆靈教授:口腔組織工程幹細胞和再生醫學研究是口腔生物醫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麵,她承載了“牙齒再生之夢”。

利用組織工程的方法,在生物材料支架上複合異體種子細胞植回小型豬頜骨內,可以再生形成牙根的形狀和結構,這證實了異體間充質幹細胞可以實現生物牙根的再生。生物牙根與種植牙比較,生物力學和自然牙根非常相近,而種植牙明顯高於自然牙,加上生物牙根具有牙周膜結構,其優越性突顯。

對於牙周的再生,利用組織工程技術,研究顯示自體牙周膜前體細胞可移植再生牙周組織。進一步對同種異體、異種異體幹細胞的研究證實,同種異體牙周膜幹細胞及異種異體牙髓幹細胞均可介導牙周組織的再生。

將目光聚集到可能實現臨床應用的方式,對於牙周再生效果的分析,可見異體牙源性幹細胞的再生效果好於非牙源性幹細胞;牙髓幹細胞與牙周膜幹細胞相比,牙周再生效果相當,且前者具有更強的增殖能力,並能保持高擴增的幹細胞特性,便於臨床應用。

比較異體牙髓幹細胞的不同應用方式,發現異體牙髓幹細胞細胞膜片組的牙周骨再生效果優於單細胞注射組,通過異體肝細胞生長因子修飾的牙髓幹細胞組的牙周骨再生效果優於非修飾組。這提示,異體牙髓幹細胞直接注射的方式可用於輕度牙周炎,而肝細胞生長因子修飾的幹細胞可用於重度牙周炎的治療。

通過進一步轉化研究和臨床試驗,期待首個人牙髓間充質幹細胞注射液能通過新藥申請應用於臨床。

《今日口腔》:在口腔醫療中口腔醫務工作者是核心,其教育和培養問題是大問題,您承擔了8年口腔醫學教育專委會主任委員的工作,並提出以能力勝任為導向的口腔醫學教育目標和課程設置,您能就其在各層麵的內容進行解讀嗎?

王鬆靈教授:為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口腔醫學教育教學模式,口腔醫學教育專委會牽頭,廣泛征集意見並通過充分研討和總結,陸續形成了《中國口腔醫學本科教育教學標準》及《口腔醫學教育標準認證辦法》。還成立口腔職業教育學組,製定了《中國口腔職業教育標準》。從2010年開始連續2年,進一步組織製定《口腔醫學本科臨床實踐教學標準》。這些工作都是根據我國的特點,較係統的分析和梳理了對口腔教育教學的要求和標準。

正是在這些工作中,我們發現和認識到我國現行口腔醫學教育體製中仍存在一些問題。①口腔醫師的結構不合理,專科醫師與全科醫師比例嚴重倒置;適應大眾口腔健康需求的口腔醫師結構應是以口腔全科醫師為主,專科醫師為輔;而目前以專科醫師為主、缺少全科醫師的結構不能適應大眾口腔健康需求,是導致我國國民口腔健康低下的一個重要因素。②口腔醫學本科教育培養目標不清。臨床口腔醫學教育有不同年限的學製,一般5年教育為完成基礎課程,在臨床階段通過輪轉達到各專科訓練目標後即可滿足畢業要求。這樣的設置對學生臨床工作勝任力無具體要求,並非以勝任的口腔全科醫師為培養目標。③口腔住院醫規培的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法相互矛盾,長達3年的住院醫培訓目標是培養具有獨立從事口腔科臨床工作能力的臨床醫師,但培訓方法仍基本重複本科階段“專科目標為本”的模式,這樣分段式的專科教育培養出的醫生仍會有明顯的知識和技能分割,缺乏對口腔疾病的整體認識和綜合分析能力,很難成為勝任的口腔全科醫師。

因此,我們提出,需要確定口腔醫學本科教育的培養目標為能力勝任的口腔全科醫師。具體在課程設置上,推行勝任力為本的教育方法:學生在口腔全科診室學習對病人進行全麵檢查、製定綜合治療方案,並提供跨多個專科的全麵治療;口腔全科診室的師資應以口腔全科教師為主,各口腔專科教師應定期到學生的口腔全科診室輪值。

此外,希望①能明確口腔全科和專科醫師的定義和區別,嚴格控製口腔專科醫師數量;②對為期3年的口腔醫士教育,能取消並代之為口腔衛生士教育;③合理調整分流8年製口腔醫學教育學製,區分口腔臨床和口腔科研學位。

在口腔基礎科研一線的工作者們:

提出科學問題思考解決策略凝練研究方向注重基礎轉化

——王鬆靈寄語

傾心提升口腔醫學教育的教育者們:

夯實本科教育

加強研究生培養提升博士後研究

——王鬆靈

關鍵字:《今日口腔》,主編,王鬆靈教授,新年寄語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