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三:全科

作者:喬朋豔 整理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今日口腔 日期:16-01-12

口腔全科醫療理念

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全科醫學專業委員會(簡稱“專委會”)首先提出口全科腔醫療的理念、口腔全科醫師以及口腔全科醫療的概念等,特別是對口腔全科醫療的範圍、從業人員的要求等均進行了相應的規範。這推動了綜合醫院口腔科、民營口腔診所甚至全國範圍內口腔全科醫療理念的應用。

此外,專委會向國家衛生計生委建議,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以及未來的專科醫師培訓均應將口腔全科醫療規範化培訓納入其中,這也是未來口腔醫學發展的要求和趨勢。

口腔全科診療中的重要步驟

收集信息,明確診斷

潘潔主任醫師指出:對患者的信息收集包括了解患者的病史、進行臨床檢查、X線檢查及對診斷有幫助的其他檢查結果。收集病史可使用填寫問卷或表格,或與患者麵談等方式進行,病史的具體內容包括患者個人基本情況、主訴、全身病史(高血壓、糖尿病、腫瘤等)、口腔病史(治療史、就醫習慣、口腔衛生習慣)、心理狀況及職業、經濟狀況、生活方式等。

臨床檢查包括全身情況檢查、口內口外軟組織檢查、牙周檢查、牙齒檢查及咬合檢查,其中很容易被忽視的是牙周檢查與咬合檢查。影像學檢查可收集患者3年內的放射檢查資料,同時應遵循“不做沒有必要的檢查,根據觀察目的選擇放射檢查的類型”等原則。應注意,曲麵體層片不能單獨作為牙周病和齲病的放射診斷依據。其他輔助性檢查如研究模型、齲腐去除、專科會診、實驗室檢查、組織活檢、微生物及其他檢查等也可為診療提供依據。

口腔全科醫師對患者的診斷內容應包括全身情況、心理問題、口內/口外問題診斷、牙周疾病診斷、牙體疾病診斷、牙髓根尖周疾病診斷、正畸修複疾病診斷。

患者存在問題主要是列出患者的一些特殊情況、非診斷內容及會影響治療計劃的個體特點,如對牙科治療的恐懼和口腔衛生差等。

評估風險評估風險、預後和治療結果

在評估風險、預後和治療結果時,醫師應通過循證的方法進行。循證的途徑包括專題追蹤(考柯蘭數據庫)、參考專業雜誌、網絡數據庫搜索(Pubmed)等。風險是指具有某些先天性易感體質或有某些可引發特定疾病的行為。識別風險有助於醫師識別哪些患者易於發生或複發某些特定疾病,提出措施,避免或降低疾病的發生,同時在早期去除病因,減少疾病的嚴重性及縮短病程。為進行風險、預後和治療結果的評估,醫師可在治療計劃中采取相應的措施,如:可谘詢患者本人、其夫/妻或後代關於遺傳性口腔條件或疾病,為處於風險中的患者去除可能的病因。當病因不可避免時,提供相應預防措施;通過化學治療、修複幹預等方法避免更嚴重的後果。

治療計劃的各階段

一個完整的治療計劃包括以下幾個階段:係統期,在係統期應全麵評價患者的健康史,以及在牙科治療前和治療中,醫師需要哪些程序來管理患者身心健康;急性期,急性期時,應解決引起患者當前症狀的問題;疾病控製期,此時應控製患者活動性的口腔疾病和感染,阻止咬合及美觀的惡化,控製導致口腔問題的各種危險因素;最終治療期,該階段是恢複患者口腔健康,包括增進外觀和功能的治療程序。牙科治療過程因患者而異,如修複、牙周和根管治療都可能有所涉及。維護期醫師應維持患者的最佳口腔健康狀況,可包括定期檢查、牙周維護治療、氟化物應用以及口腔衛生宣教。當治療計劃製定後,要通過多種方式與患者進行良好的溝通,取得共識,獲取知情同意。

治療排序的指導方針

作為口腔全科醫師,應根據治療計劃的各個階段,掌握不同口腔治療的實施順序。口腔治療的排序為:①口腔衛生宣教;②解決患者主訴問題;③如須拔牙,進行拔牙治療;④進行牙周治療;⑤控製齲齒(充填治療);⑥根管治療;⑦義齒修複。最後是如正畸、顳下頜關節等其他方麵的治療。

口腔醫師首先是一名口腔全科醫師

劉洪臣教授在講課中曾強調:口腔醫師,首先應是一名口腔全科醫師,然後才成為口腔專科醫師。當一名口腔醫學生從口腔醫學院校畢業,經過住院醫師規範培訓,通過了執業醫師的考核,即成為一名口腔全科醫師。口腔全科醫學因其獨特的目標、範圍、標準而成為口腔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應區別於專科但其涵蓋範圍較廣,包括牙體牙髓、牙周、黏膜、牙槽外科、修複等,還應包括口腔頜麵外科及正畸的部分內容。口腔全科醫師不一定要將上述學科都掌握得很好,但應做到能掌握好大部分。

口腔全科醫師的職責主要以開展口腔全科醫療服務為主,同時從事口腔基本醫療保健工作,是初級口腔醫療保健專家。口腔全科醫師應在社區、診所或醫院內向個人和家庭提供可持續的口腔醫療服務,這也是我們目前較欠缺的地方――並沒有使口腔醫療服務輻射到周邊社區中。口腔全科醫師還應承擔全麵協調醫患之間訴求的職責。

口腔全科醫師的服務對象不僅是口腔疾病的患者,同時也包括廣大健康人群。對於患者的口腔疾病,口腔全科醫師可根據疾病的需要將患者轉院至口腔專科醫院或三甲醫院尋求口腔專科醫師的幫助。

口腔全科醫師在掌握口腔基礎和臨床基本知識的同時,也應掌握一定的社會、心理、法律等方麵的知識,目前這部分也是我們大學教育中所欠缺的。在進行口腔治療時,口腔全科醫師主要解決個體的口腔身心疾患和群體的口腔健康衛生等問題;口腔全科醫師應提高自身融入社會的能力,利用一切資源滿足患者的實際口腔醫療需求,如政府、社會慈善機構以及企業團體。口腔全科醫師應是經過係統口腔醫學專業培訓,技能全麵、高素質的口腔醫療保健人才。

我們國家的醫療機構可分為4個主體:專科醫院、綜合醫院、民營診所(醫院)、社區醫療機構。口腔全科醫師應在各部分醫療機構中都占有一定比例,且在總體口腔醫師中占有較大比例。目前,我們對社區醫療機構的發展還不夠重視,導致大眾在需要醫療服務時常常湧向專科醫院及大型綜合醫院。但實際上社區醫療機構即全科醫師應成為醫療服務的主力軍。無論是公立醫院還是私立診所,無論是綜合醫院口腔科還是口腔專科醫院,都應該有口腔全科醫師,並將口腔全科治療工作開展好。

他山之石

2004年,美國專科口腔醫師僅占當年執業口腔醫師總數的19%。徐韜教授曾在介紹“美國口腔醫師執業管理”時提到:在美國,以全科口腔醫師身份注冊者行醫範圍上沒有特定的限製,甚至有一些獲得了專科口腔醫師資格的口腔醫師還會在登記注冊的時候放棄“專科口腔醫師”的資格,仍舊以“全科口腔醫師”的身份注冊行醫。有學者認為全科口腔醫師和專科口腔醫師的工作範疇應該有明確的界定,但兩者也應該密切合作。大部分牙科疾病都屬於比較容易處理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全科口腔醫師完全有能力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優質醫療關護服務;少數複雜的和難度比較大的口腔疾病則需要及時由經過專業培訓,掌握了特殊技能的專科醫生處理,有效地保護這些患者的權益。

關鍵字:全科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