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餐後低血壓診療解析

作者: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內科 廣東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陳魯原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2-11-22

全科醫師的“核心競爭力”

 老年人進食後血液多積蓄於內髒,使循環血量降低,同時其壓力反射遲鈍,當其心率和外周血管阻力未相應增加時,則發生餐後低血壓(PPH)。PPH是老年人常見的因餐後血壓較餐前下降而表現出的一組臨床綜合征。

  對住院和非住院老年人開展的研究顯示,在臨床情況穩定且未服藥的情況下,早餐和午餐後血壓顯著降低者至少占1/3,此種血壓降低在較年輕者或未進餐的老年人中易不出現;若餐前服用過降壓藥,則餐後血壓降低可能更顯著;此時若突然起立,可導致體位性低血壓(OH)發生。有關調查表明,在一日三餐中,有1餐發生PPH者占73%,2餐者為21.6%,3餐者僅占5.14%。

  本文主要介紹PPH的特點、危害、診斷及防治等相關知識。

  病例

  患者男性,65歲,因近1個月來進食早餐後站立時感覺頭暈至我院就診。

  現病史 患者於餐後半小時外出散步過程中,曾出現幾次頭暈明顯,還曾因眼前黑跌倒兩次;不伴嘔吐、耳鳴、視物旋轉和肢體活動障礙。

  既往史 患者診斷為高血壓3年,目前服用腎素-血管緊張素係統(RAS)抑製劑與利尿劑的複方製劑治療,血壓控製在130~150 /70~80 mmHg。發現2型糖尿病近20年,現用格列齊特治療。

  診斷 對本例患者於早餐前後行血壓測定,結果為餐前坐位血壓134/68 mmHg,餐後坐位最低血壓126/62 mmHg,體位改變為立位3 min後測血壓為96/55 mmHg(血壓下降幅度為20/7 mmHg)。故該患者可診斷為PPH,或許診斷為“餐後體位性低血壓”更為準確。

  病因推斷 該患者有糖尿病史,考慮其可能合並自主神經病變而幹擾了站立後的交感神經反射弧,從而影響正常腎上腺素能反應,最終引起低血壓。

  治療 因聯合多種藥物降壓可明顯增加PPH的發生可能,使用利尿劑也容易誘發PPH,故該患者應停用含利尿劑的複方降壓藥,而應視血壓控製情況單用RAS抑製劑,若血壓控製不好可改用鈣拮抗劑。同時,還應考慮將服用降壓藥的時間從原來在早餐前服用改為在兩餐之間服用。

  病因

  因在人體進食過程中及進食後的一段時間內,為促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機體迷走神經興奮,胃、腸、胰等組織通過自分泌、旁分泌而產生一些具有擴張血管作用的體液因子,使門靜脈和腸係膜血管明顯擴張,故易導致內髒血流量增加、循環血量降低和外周血管阻力下降。

  年輕人通過壓力反射可使交感神經興奮,促進心率加快和血管收縮,從而使血壓迅速恢複正常,故其不易發生PPH。但因老年人的主動脈弓和頸動脈竇易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其壓力感受器的敏感性降低,對餐後血壓下降不能迅速做出反應,最終出現PPH。

  危害

  PPH是老年人暈厥和跌倒的常見原因。一組關於住院老年人的研究顯示,8%的暈厥發作由PPH引起。其危害不亞於高血壓,可導致心腦缺血症狀。

  對於不明原因發生暈厥的老年人進行的研究表明,50%的PPH發生於進餐後2 h 內。也有研究證明,對於老年高血壓患者,特別是收縮期高血壓患者,PPH可能引起無症狀的腦血管損傷。此外,PPH還可誘發心腦血管事件、增加老年性癡呆的發生危險,甚至與老年人的總病死率相關,因此,其可能為預測心腦血管事件和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

  但是,PPH是否會引發症狀出現與老年人的健康狀況有關。對於患高血壓的老年人,餐後血壓隻須輕度降低即可產生症狀;對於自主神經功能受損者,則須血壓較大幅度的下降方可出現症狀。

  診斷

  診斷標準

  國內外對於PPH 尚無統一的診斷標準,一般推薦的診斷標準為:老年人餐後75~90 min內(也有學者定為2 h內),收縮壓較餐前下降20 mmHg以上。

  此外,還有學者認為,對於那些雖餐後血壓降幅達不到PPH的標準,但已出現心腦缺血症狀(心絞痛、頭暈、疲乏、嗜睡、暈厥、意識障礙)的患者,也可將其診斷為PPH。

  診斷方法

  對於懷疑為PPH者,可先測定其餐前血壓,然後在餐後75~90 min內每15 min測量血壓一次,將其餐後的最低血壓值作為餐後血壓。

  此外,目前的臨床研究越來越多地使用動態血壓監測判斷PPH,這可能比傳統的血壓測量方法更客觀和更便捷。

  治療

  目前,尚無評價PPH藥物治療的臨床研究可供參考。

  常用的治療PPH的藥物主要為以下兩類。

  減少內髒血流量的藥物

  咖啡因 此類藥物能拮抗腺苷受體,抑製內髒血管擴張,減少內髒血流量,但其僅對基礎血壓正常的PPH有效。此外,因其增加胃酸分泌,故消化性潰瘍者不宜久用。

  米多君 係α1受體激動劑,通過增加外周血管阻力、促進血液回流而升壓,多用於體位性低血壓、體質性低血壓和症狀性低血壓。該藥單獨用於老年PPH患者的療效較差。

  抑製葡萄糖吸收的藥物

  此類藥物主要指α-葡萄糖苷酶抑製劑。該藥可與腸道α-葡萄糖苷酶可逆性結合,從而抑製此酶活性、延緩腸道對葡萄糖的吸收、降低餐後高血糖。此藥或能減輕餐後血壓的下降幅度;適用於糖尿病肥胖伴PPH的患者。有報告稱,α-葡萄糖苷酶抑製劑阿卡波糖治療43例老年PPH患者的有效率為62.8 %。

  預防

  監測高危人群

  凡進食後曾出現頭暈、暈厥、跌倒發作及其他心腦缺血症狀的老年人,均應警惕PPH。該病常見於合並高血壓、糖尿病、帕金森病、自主神經功能損害、癱瘓、多係統萎縮和終末期腎病的老年患者,故應更仔細觀察這些人群進餐(特別是早餐)前後的血壓變化。對於合並PPH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其收縮壓常在進餐後即刻下降,PPH 持續時間長,呈“寬穀”現象;伴自主神經病變患者若發生PPH,雖其餐後血壓驟降,但心率變化不明顯。

  飲食

  因高碳水化合物飲食和過熱的食物均可影響胃腸排空及內髒血流而誘發PPH,故提倡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少食多餐;避免食物過熱,溫度在40℃為宜(圖)。在基礎疾病允許的前提下,PPH患者可適當增加餐前鈉鹽和水分的攝入,以保證充足的血容量。應盡量避免在進食的同時飲酒和在血液透析時進食。

  運動

  應在進餐後5~10 min後再起立活動。站立前做雙腿背彎動作及站立時做交叉雙腿動作可促進靜脈血回流,增加脈率和增高血壓。若PPH與OH並存,提倡餐後應平臥一段時間。高齡老年人餐後應盡量限製運動,一旦發生PPH則應立即平臥。某些患者餐後適當散步可增加心率和心排血量,從而維持正常血壓,但一般而言,餐後運動使骨骼肌等組織需較多血供,這反而加重了腦組織缺血,達不到預防PPH的目的。

  其他

  強化基礎疾病的治療有利於PPH的改善。若有明確證據證明是降壓藥誘發的PPH,應調整降壓藥物。此外,餐後用腹帶增加腹內壓也是避免PPH的方法之一。

關鍵字:老年,餐後,低血壓,診療解析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