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內夜間發生心髒驟停,腦損傷風險增加
在首日AHA科學年會複蘇科學研討會上報告的一項研究顯示,住院患者中,與白天發生心髒驟停者相比,夜間發生心髒驟停者更易出現神經係統損傷。
研究者對瑞士一家教學醫院發生院內心髒驟停後生存的患者信息進行分析後發現,院內快速反應醫療小組在270例患者發生心髒驟停時出動,這些心髒驟停有2/3發生在白班期間。白班和夜班期間快速反應醫療小組響應時間相當,而研究者發現白天發生心髒驟停患者具有如下特點:更容易被發現,有可電擊複律的心律,神經係統預後更好。
研究者認為,夜間心髒驟停患者被發現較晚或為其神經係統預後較差的原因。
一堂45分鍾的基礎生命支持教學課就能顯著提高中學生CPR知識和技能
在中學生中普及CPR知識技能和全自動體外除顫裝置(AED)的使用有助於提高普通大眾的CPR知識技能水平。首日複蘇科學研討會上報告的另一項研究顯示,僅僅一堂45分鍾的基礎生命支持教學課就能顯著提高中學生CPR知識和技能。
研究者對41名8年級學生在一堂體育課上給予了45分鍾基礎生命支持教學課,為學生們講解了胸外按壓和AED的使用。之後研究者將這些學生分為兩組,一組在2個月後重複接受教學一次,另一組則不再接受相關培訓,在首次培訓後以及2個月後和4個月後分別評估這些學生的CPR知識和技能。
研究者發現,在接受首次培訓後,學生們的CPR知識和技能較培訓前有了顯著的提高,且2個月和4個月後這些知識和技能仍然得以保持。研究者並未發現在重複培訓組和未重複培訓組間在CPR知識方麵存在差異,但接受重複培訓組AED應用更好。
研究者表示,如果能夠在全美國的中學每學年開展一次45~60分鍾的CPR相關教學,將用極少的花費和時間大範圍地普及CPR知識和AED使用。
心髒驟停後找不到AED?APP來幫忙
心髒驟停發生後,旁觀者越早找到AED實施電擊,心髒驟停者幸存幾率越大。在社區中找到AED並不容易,日本學者研發的一款APP或許能幫助旁觀者更快找到“藏身”在社區中的AED。
該款APP名為AED-SOS,當有院外心髒驟停事件發生時,其可以通知社區中的救援者並告知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救援者則向發生院外心髒驟停地點發送AED需求。在該模擬研究中,研究者將52參與者分為應用和不應用該款APP兩組,檢測該APP是否能夠縮短找到AED並將其送到發生心髒驟停事件的地點。
結果顯示,從發現院外心髒驟停發生到送達AED,AED-SOS組平均用時133.6秒,而未使用APP組用時為202.2秒。
研究者表示,縮短從發現院外心髒驟停到送達AED的時間,有助於提高院外心髒驟停者的生存率。
點擊進入AHA2015專題報道:http://www.cmt.com.cn/show/index/3191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