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栓治療應爭取在發病6小時內進行
發病超12 h溶栓,再梗和MACE發生率顯著增加
北京大學醫學部喬治健康研究所武陽豐教授及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郭儒雅等進行了一項研究,探討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溶栓治療時間對住院不良心髒事件發生率的影響。研究發現,溶栓治療應爭取在發病6 h內進行。發病超過12 h溶栓,無論再梗還是主要不良心髒事件(MACE)發生率均顯著增加。
結果顯示,調整混雜因素後,隨著溶栓時間的延遲,無論是否溶通,MACE發生率均顯著遞增。在溶通組,多因素調整MACE發生率在0~6 h、6~12 h和12 h以上分別為3.2%,3.9%和7.8%;在未溶通組,分別為11.6%, 14.1%和25.2% (趨勢檢驗P均<0.05)。
對於多因素調整的再梗死發生率,溶通組在0~6 h、6~12 h和12 h以上分別為1.9%,1.5%和6.8%;在未溶通組,分別為3.9%, 3.1%和13.6%,溶通組和未溶通組再梗率均在溶栓時間延遲12 h以上時顯著增高(P均<0.05)。此外,研究還發現,在相同時間組,溶通組MACE發生率和再梗率均明顯低於未溶通組。
研究真實反映臨床 時間節點更細分
本研究依托於我國一項大型多中心前瞻注冊研究CPACS-3,該研究為“真實世界”研究,限製較少,更符合客觀世界,真實反映了我國二級醫院急性STEMI患者溶栓治療時間與住院MACE結局的關係。
本研究樣本量達到了3719例,覆蓋全國東、中、西部地區的15個不同省份101家二級醫院,是目前國內報道溶栓時間對醫療結局影響研究樣本量最大的一項研究。另外,本研究對溶栓時間進行了更細致的分組,不僅研究指南中規定的節點12 h,對於12 h內MACE隨時間的變化趨勢也進行了深入探討,並對再梗死、卒中、全因死亡率逐個分析,更清楚全麵的為新指南中溶栓時間的描述提供了有力本土化證據。
但研究者也指出,本研究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即納入項目醫院時未進行隨機化抽樣,而是依照CPACS-3的研究目的選擇了遠離大城市、醫療條件受限的二級醫院,因此本研究結果並不能無偏地外推至我國所有二級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