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林金秀教授,福建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許錦鴻進行了一項白大衣效應在原發性高血壓診斷和療效評估中的作用的研究,通過對比診室內外血壓,評估白大衣效應在不同高血壓類型中的影響,為高血壓臨床治療提供新關注點。
該研究共入組410例1~2級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其中104例為初診未治療患者(未治療組),306例已接受規範降壓治療3個月以上的患者(治療組)。根據診室血壓與家庭血壓情況進行如下分類:未治療組分為白大衣高血壓(n=38)、持續性高血壓(n=66);已治療組分為已控製高血壓(n=131)、已治療正常化高血壓(n=95)、隱性高血壓(n=16)、未控製高血壓(n=64)。分別計算它們的發生率,比較不同類型血壓間白大衣效應程度的差異,分析白大衣高血壓、已治療正常化高血壓可能的影響因素。
結果顯示,未治療組白大衣高血壓發生率為36.54%,其白大衣效應的程度顯著高於持續性高血壓患者。治療組中已治療正常化高血壓95例(31.05%),其白大衣效應的程度顯著高於已控製及未控製高血壓患者。分析顯示,白大衣高血壓和已治療正常化高血壓均與診室血壓分級水平、白大衣效應程度分層的獨立相關。
許錦鴻醫生指出,白大衣高血壓及已治療正常化高血壓在高血壓門診中發生率高,尤其多見於1級高血壓患者。結合意大利PAMELA研究,發現白大衣高血壓患者發展成高血壓患者的概率是正常血壓患者的2.51~3.81倍,推斷白大衣高血壓類似於高血壓前期或早期高血壓狀態。同時Culleton BF等曾采用BpTRU設備由患者在無醫護人員在場的情況下自行測量診室血壓,結果顯示,診室內外血壓差值大於20/10mmHg的發生率從36.4%降至6.5%,白大衣高血壓患者從13人降至1人,因此推薦推廣BpTRU設備用於診室血壓的測量,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白大衣效應的發生,進而提高診室血壓的精確性。新發布的2015年加拿大高血壓指南也推薦,在高血壓門診開設自動化診室血壓監測室讓患者自行測量診室血壓以部分避免白大衣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