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紹平教授:抗血小板治療與消化道保護--指南建議與研究進展

作者:wd 整理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15-11-03

        10月30日上午,在第二十六屆長城國際心髒病學會議中,由聶邵平教授(國家心血管病臨床研究中心 心血管急診醫學研究中心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 急診危重症中心)給大家分享了抗血小板治療消化道保護的指南建議與研究進展的精彩講座。(下文是小編根據聶邵平教授的講座整理出來的部分內容)

        2015版歐洲心髒病學會(ESC)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脈綜合征(NSTE-ACS)管理指南

        NSTE-ACS患者入院後應立即給予阿司匹林(ASA)並長期持續使用,除非存在高出血風險等禁忌證,建議在阿司匹林的基礎上添加P2Y12受體抑製劑,維持治療12個月。

        對於所有中高危缺血風險(如TnI升高)患者,無論初始治療如何,或者早期已應用氯吡格雷,若無禁忌證,建議停用氯吡格雷,使用替格瑞洛(180mg負荷量,90mg/bid)

        對於準備行PCI的患者,若無禁忌證,建議使用替拉格雷(60mg負荷量,10mg/qd)。

        對於無法接受替格瑞洛或替拉格雷或同時需要口服抗凝治療的患者,建議使用氯吡格雷(300~600mg負荷量,75mg/qd)。

        有潰瘍病史或HP

        有潰瘍病史者氯吡格雷再出血率為22%,無潰瘍病史者氯吡格雷的G1出血率為0%。

        人群HP的感染率為15%~40%,存在HP感染時,阿司匹林導致再出血的發生率增加5倍。

        氯吡格雷不會引起新的潰瘍,隻有黏膜損傷或瘢痕時氯吡格雷才引起出血。幾乎所有的再出血點均為以前出血的部位,應用PPI者無一例發生再出血。

        歐美指南建議:高危出血風險的患者應用PPIs;抗血小板藥物消化道損傷的預防和治療的中國專家共識(2012年更新版):PPIs是預防消化道損傷的首選藥物。

       總結

        抗血小板藥物是冠心病治療的基石,但也同時增加消化道損傷風險。

        PPIs是抗血小板治療預防相關消化道損傷的首選藥物,高危出血風險患者建議使用PPIs,最好不選奧美拉唑或埃索美拉唑。

        高危患者可在抗血小板藥物治療的前6個月聯合應用PPIs,6個月後改為H2RA或間斷服用PPIs。

        泮托拉唑對酶P450係統影響最小(CYP2C19),對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應無明顯影響,同時抑酸作用靶點更準確,生物利用度更高,安全性良好,可能是抗血小板治療聯合PPIs的優選藥物。

關鍵字:抗血小板治療,消化道保護,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