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喹諾酮類藥物是最常用的抗菌素,之前表明這種藥物對骨骼發育有影響,還有研究表明,會增加視網膜脫落風險[1],而近日一項台灣學者進行的研究[2]再次為此類藥物亮起紅燈。該研究表明,這類藥物會增加主動脈瘤和主動脈夾層的發生風險。
氟喹諾酮類藥物主要包括諾氟沙星、培氟沙星、依諾沙星、氧氟沙星和環丙沙星等。氟喹諾酮類藥物在中國用量較大,有數據表明,2013年僅醫療用藥就用了1013噸。這提示,氟喹諾酮類藥物潛在的不良反應風險影響麵也較廣,應該引起廣大醫生注意。
“雖然主動脈瘤和主動脈夾層的發生不算太常見,但我們的研究表明,臨床醫生還是應該了解這種抗菌素潛在的藥物安全風險。”研究者表示。
研究者發現,在主動脈瘤和主動脈夾層發生前60天應用氟喹諾酮類藥物可顯著增加其發生風險(RR=2.43;95%Cl,1.83-3.22)。即使在過去一年使用氟喹諾酮類藥物雖風險下降但仍存在。手術相關敏感度分析也顯示風險增加與當60天內用氟喹諾酮類藥物相關。
該項巢式病例對照研究的數據來自台灣國民健康保險研究數據庫(NHIRD),其中包括1477例因主動脈瘤或主動脈夾層而住院者和147700所匹配的對照者。研究者主要分析了這些患者在當前、過去以及既往氟喹諾酮類藥物使用情況。
來源:
[1] Etminan M, Forooghian F, Brophy JM, et al. Oral fluoroquinolones and the risk of retinal detachment. JAMA, 2012, 307:1414-9.
[2]Chien-Chang Lee, Meng-tse Gabriel Lee, Yueh-Sheng Chen, et al. Risk of Aortic Dissection and Aortic Aneurysm in Patients Taking Oral Fluoroquinolone, JAMA Intern Med, 2015, 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