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先來做一道選擇題:
如何治療房顫?
A.服用抗心律失常藥物
B.射頻消融
C.安裝起搏器
D.以上都可以
正確答案:射頻消融可治愈房顫
目前臨床常用於轉複房顫的藥物有胺碘酮、普羅帕酮、多非利特、依布利特等。胺碘酮轉複房顫的成功率較高,但由於其不良反應如心髒、肝功損害、甲狀腺功能異常、肺纖維化等限製了其廣泛應用。資料顯示,房顫患者應用抗心律失常藥複律後維持竇性心律的比例1年往往不足50%。其他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藥,如普羅帕酮和索他洛爾等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也高達17%。
轉複房顫使之恢複竇性節律無疑會為患者帶來更多的臨床獲益。而傳統的抗心律失常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卻不盡理想,新型抗心律失常藥物的研發也進展緩慢。房顫導管消融作為轉複和維持竇律的有效手段,在房顫的節律控製中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國際指南中已經提出導管消融作為陣發性房顫的一線治療選擇,即不經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直接接受導管消融;對於持續性房顫患者,經過多次消融多數患者也可成功維持竇性心律。導管消融對於不同人群如高齡、長時程持續性房顫及合並器質性心髒病的患者均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更為重要的是,導管消融不僅可以改善患者症狀,更為重要的是改善患者的臨床預後,降低卒中發生率和心血管死亡率。
自1999年馬長生教授開展國內首例房顫導管消融術以來,我國的房顫導管消融事業取得了巨大進展。十餘年間,我國導管消融治療房顫的病例數快速增加。然而,房顫導管消融操作較複雜,學習曲線相對較長,治療效果高度依賴術者經驗。北京安貞醫院房顫中心2014年共完成房顫導管消融1700例,今年將突破2000例,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房顫中心。
持續性房顫導管消融成功率低於陣發性房顫,是房顫治療的難點。安貞醫院房顫中心經過多年艱苦的探索過程,摸索出一套相對固定、相對簡化並且高效安全的持續房顫消融策略即“2C3L術式”。與國際上一些現有的術式相比,2C3L(兩圈三線)術式避免了過度消融可能帶來的一些危害,手術長期成功率穩定可靠,並且易於推廣。該術式的經驗和結果多次受邀在美國心律學(HRS)年會、美國心髒病學院(ACC)年會等國際會議上做專題報告。在2010年香港CardioRhythm會議和2015年波士頓國際房顫年會上進行手術實況轉播,得到了國際同行的廣泛關注和認可。
知識鏈接:何為“2C3L術式?
2C3L術式主要為環雙側肺靜脈前庭電隔離及頂部線、二尖瓣峽部線和三尖瓣峽部線消融,術式相對固定,實施相對簡單。目前持續性房顫導管消融術式較多,國外常見的術式為stepwise方法,而國內相對多見的為兩圈三線2C3L術式。國內安貞醫院馬長生教授團隊前瞻性比較了兩種方法的優缺點,結果表明對於持續性房顫導管消融,2C3L術式固定且臨床效果與stepwise方法相似,但消融時間、射線時間和手術時間更少。相關研究論文結果發表於2015年5月的EUROPACE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