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醫學體檢中心電圖檢查的普及,無症狀預激綜合征患者越來越多被發現,一則一部分患者會發展為有臨床症狀,二則這類患者具有猝死危險性。那麼對於這部分患者如何處理?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張萍教授在本刊結合2012 年美國心律協會與美國兒科和先天性電生理協會聯合發布相關專家共識進行了闡述。
對於無症狀預激綜合征成人患者,調查顯示70% 的電生理學家支持進行危險分層和預防性消融。但是由於兒童存在特殊性,手術並發症風險相對較高。無症狀較小兒童患者通常不推薦進行危險分層及消融治療。
合並先天性心髒病的預激綜合征患者風險大,因而,先心病合並無症狀預激綜合征兒童需要相對積極消融治療。
對於無症狀預激綜合征運動員的危險評估
預激綜合征約占運動員猝死原因的1%,歐洲心髒病學會推薦所有預激綜合征運動員均應進行包括電生理檢查在內的全麵風險評估。
危險因素包括房顫中SPERRI<240 ms,運動或異丙腎上腺素應激試驗中SPERRI<220 ms,存在多個旁路,或易誘發房顫。如果不存在任何上述危險因素,運動員可參加體育競技。
共識提出的八個具體指導建議
基於年輕無症狀預激綜合征患者的特點,共識為該類患者製定了指導性建議:
第一,如果患兒年齡較大,測試依從性較好,選擇進行運動負荷試驗以觀察其是否存在持續性預激表現(Ⅱ A,B/C)。患兒運動後生理心率增快時,由旁路導致的預激表現消失者,其發生猝死的風險較低。心電圖和運動試驗中不明顯的預激波較難判定。
第二, 當無創檢查結果顯示患兒的預激表現為持續性或不能確定其是否會消失時,可以選擇經食道超聲和心內電生理檢查測定房顫中的最短預激R-R 間期以進行危險分層(Ⅱ A,B/C)。
第三,當患兒房顫時的最短預激R-R 間期(SPRRI) ≤ 250 ms 時,發生心源性猝死的風險增加。對這些患兒進行射頻消融治療是“合理的”,同時應綜合考慮旁路位置相關的手術危險因素(Ⅱ A,B/C)。
第四,最短預激R-R 間期(SPRRI)>250 ms 時,患兒的疾病風險較低,應推遲施行射頻消融術(Ⅱ A,C)。當在診斷性檢查中這些患兒的旁路位置和/ 或
自身特征並不增加不良事件的發生風險時,可考慮行射頻消融術(Ⅱ B,C)。
第五, 起初被認定為疾病風險較低的患者,若隨後出現暈厥、心悸等進展症狀,應進行射頻消融治療。
第六, 伴有心髒器質性病變的無症狀預激綜合征患者,其發生房性和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的風險較高,可能導致血液動力學不穩定。此類患者可考
慮行射頻消融術(Ⅱ B,C)。
第七, 無症狀預激綜合征患者中,由於存在心肌非同步收縮而致心室功能障礙者,也適合行射頻消融術治療(Ⅱ B,C)。
第八,無症狀預激綜合征患者可服用治療注意力缺陷障礙的藥物。基於美國心髒協會共識,上述藥物可在進行心髒評估後服用,並需接受小兒心髒科專家的定期監測和隨訪。
具體可根據下列流程圖評估無症狀預激綜合征患者的危險分層及處理策略(圖1)。
圖1無症狀預激綜合征患者危險分層及處理流程圖
來源:張萍. 無症狀預激綜合征的再思考——來自美國兒科和先天性電生理協會/美國心律協會專家共識的提示. 中國循環雜誌, 2013, 28:488-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