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T提前終止,降壓目標應為120mmHg?專家呼籲謹慎解讀

作者:小許 整理 來源:壹生 日期:15-09-14

        9月11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官網宣布,由國家心肺血液研究所(NHLBI)與NIH等機構資助的“收縮期血壓幹預試驗”(Systolic Blood Pressure Intervention Trial,SPRINT)因為強化降壓組獲益顯著,決定提前終止此研究。該研究是迄今為止美國最大的高血壓臨床研究項目。

        SPRINT研究簡介

        據公布的初步資料顯示,SPRINT研究啟動於2009年,納入來自全美和波多黎各100多個醫療機構、符合研究標準的9300餘例≥50歲且伴有至少一項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的高血壓患者。研究者在2010-2013年期間將受試者隨機分配至收縮血壓治療控製標準低於120mmHg組(強化降壓組)和低於140 mmHg (標準降壓組)。兩組患者分別須服用三種和兩種降壓藥物。主要複合終點為:首次發生心肌梗死、急性冠脈綜合征、卒中、心衰或心血管死亡。

        結果顯示,強化降壓組較標準降壓組的心血管事件減少30%,全因死亡率降低25%;提示積極有效的降壓治療對於改善患者預後具有積極意義。

        郭藝芳教授:謹慎解讀SPRINT研究結果!

        郭藝芳教授

        隨著SPRINT研究詳細數據的發表,必將引起廣泛關注,並再次激起國內外學者對於最佳血壓控製目標的熱烈討論。

        詳細數據尚未完全公布

        僅憑研究者初步公布的部分終點獲益難以得出最終結論。通過對受試者詳細信息、特別是不同亞組(如年齡、性別、血壓水平、既往治療史、並存疾病或危險因素情況、高血壓病程等)患者特征以及兩組之間安全性指標與不良反應事件進行深入分析,方能得出更為肯定的結論。

        任何單項臨床研究都難以對疾病的治療決策產生根本性的影響

        即便SPRINT研究證實血壓目標值<120 mmHg的確優於<140 mmHg,也隻能為強化降壓理念增加一個砝碼,而不會引起指南的根本性改變。以糖尿病患者為基礎進行的ACCORD研究發現,與標準降壓組(收縮壓<140 mmHg)相比,強化降壓組(收縮壓<120 mmHg)患者主要複合終點發生率並無顯著降低(雖然卒中事件明顯減少)。如何看待SPRINT與ACCORD這兩項設計理念相似的研究得出不一致的結論?仍有待於深入討論。

        結論不能簡單推廣至所有高血壓患者

        本研究受試者排除了糖尿病、大量蛋白尿、有卒中病史、終末期腎病以及近期發生急性冠脈綜合征或因心衰住院等高危患者,故其結論不能簡單推廣至所有高血壓患者。對於已經發生明顯靶器官損害者,在降壓治療過程中應避免血壓過度降低(即J型曲線現象)。

        已有很多證據提示,對於已經發生明顯靶器官損害(如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等)的患者,過於激進的降壓治療可能會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風險。包括SPRINT研究在內的任何臨床試驗結論隻適用於與本研究受試者基線特征相似的患者,絕對不能將收縮壓<120 mmHg可使患者更多獲益的結論簡單的推廣至所有高血壓患者。

        媒體不可過分渲染

        對於專業學界尚未定論的信息,不建議公眾媒體過分渲染,這種善意的宣傳也許會給大眾健康帶來不利的影響。

        糖尿病患者的降壓目標

        數年前結束的以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的ACCORD降壓試驗結果表明,與收縮壓<140 mmHg組患者相比,將糖尿病患者收縮壓降至<120 mmHg雖能顯著降低卒中事件發生率,但並未減少主要複合心血管終點事件的發生,因此該研究未能給糖尿病患者的降壓目標提供有說服力的證據。SPRINT研究入選受試者時明確排除了糖尿病患者,這與ACCORD研究形成了鮮明對比。

        由於相關研究證據缺乏,近年來歐美國家頒布的指南性文件相繼放寬了多種人群(例如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冠心病或卒中患者等)的血壓控製目標。在此背景下,我國一些學者也表達出相似的傾向性。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疾病流行特征有顯著差異,歐美國家指南並不具有全球普適性,我國的疾病診療策略必須結合我國國情確定。實際上,近來更新的我國台灣地區高血壓指南和日本高血壓指南仍繼續將<130/80 mmHg作為糖尿病患者的血壓控製目標,正是考慮到了這一問題。對於亞洲地區、特別是我國居民而言,高血壓的主要危害是增加卒中風險,而嚴格控製血壓有助於顯著降低卒中風險。由此角度而論,我國繼續實行更為嚴格的血壓控製策略是合理的,因而不宜放寬糖尿病等高危人群的血壓控製目標。

        “無論如何,SPRINT研究將會成為降壓治療領域又一項具有裏程碑意義的臨床試驗,並對血壓管理策略的進一步完善產生深遠影響。如何對待SPRINT研究結論?等等,再等等……”——郭藝芳教授

        中國醫學論壇報小許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官網資料和河北省人民醫院郭藝芳教授觀點整理,轉載請注明

點此查看專題,有更多專家評論:http://www.cmt.com.cn/show/index/3139

關鍵字:SPRINT研究,降壓目標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