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倫敦舉辦的歐洲心髒病學(ESC)大會上,中國的“伍子胥過昭關,一夜急白頭”故事,被當成重壓之下、人體受傷害的典型。
伍子胥被楚兵一路追殺,到了昭關。昭關形勢險要,並有重兵把守。伍子胥滿懷憂愁,寢不能寐,身心如在芒刺之中,一夜之間,頭發全白了。這就是“伍子胥過昭關,一夜急白頭”的故事。
中國還有很多一夜白頭的故事,比如白毛女和金庸《射雕英雄傳》中的“瑛姑”。
一夜白頭或許有點誇張,但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在壓力、憂傷、悲傷和精神受到刺激等情況,頭發容易變白。
在ESC 2015的主旨演講中,諾貝爾獎獲得者伊麗莎白·布萊克本(LaureateElizabeth Blackburn)指出,端粒與細胞衰老有非常密切的關係,端粒越短,細胞也就越衰老。
端粒位於染色體的末端,當端粒縮短到一定長度時,細胞就會失去活性而死亡。
Blackburn把端粒比作蠟燭,隨著燃燒,蠟燭也就越來越短,就像生命逐漸走向盡頭。
她認為,人在長期麵臨較大的壓力時,端粒的長度將會受到影響,繼而抵抗力下降,疾病纏身,這些疾病包括腫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精神心理疾病。
她列舉了幾項研究,使端粒縮短的因素包括慢性壓力、學曆低、孕期的精神壓力、兒童期創傷、吸煙、虐待、幼年疾病和不健康飲食。
Blackburn推測,上述行為和疾病相關,有可能是慢性炎症,細胞分裂的速度加快,以替換原有的細胞,而細胞分裂的頻率高,端粒便會縮短。還有研究發現,端粒結構對氫自由基的敏感性增加,加速端粒縮短。
Blackburn解釋,DNA就像很長的兩股細繩,通常DNA像螺線管一樣纏繞著,形成相對粗短的染色體。端粒就是染色體的“繩頭”,來固定和保護染色體的末端。
端粒像是繩子一端包繞的“塑料頭”,保護染色體結構的完整性,避免各種因素的損害。但在端粒變短後,這個塑料頭就丟失了緊密包繞繩頭的作用,導致遺傳的不穩定性。
如果端粒結構被破壞,染色體末端DNA“斷茬”暴露,絕大多數情況下,細胞會啟動死亡預案,走向衰老和死亡。
在心血管領域,有研究發現,在73歲以下人群中,端粒長度每減少1 kb,發生心梗的危險性增加3.08倍,發生中風的危險性增加3.22倍。
端粒檢測其實不算新事物了,目前距Blackburn獲獎已經6年了,但有關端粒的研究並未帶來那麼多驚喜,還存在很多爭議。Blackburn在2011年底開展麵向公眾的端粒長度檢測分析服務,歐洲也有類似的公司為壽命預測提供參考,聲稱可以“死期檢測”。
端粒雖然與細胞老化有關,進而影響衰老,但並非唯一的因素。Blackburn也表示,生命衰老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進程,它有許多不同的影響因素,端粒僅僅是其中之一。
在大會第二天的Meet the legend環節上,Blackburn也承認,研究越多,越感覺未知的東西太多,端粒受到的影響因素太多,針對不同種族、不同人群的研究得出的結論也不盡相同。端粒縮短是心血管疾病的原因?還是結果?也可能僅僅是衰老的旁觀者。
由於今年ESC大會的主題是“環境和心髒”,因此組委會把諾貝爾獎Blackburn這位大神請出來,大講特講端粒這一領域。其用意很明顯,就是強調生活方式和心血管病之間的關係密不可分,而端粒或許是一個中介,或者是預測因素。
雖然關於端粒還有很多爭論,通過延長端粒來延年益壽還尚需時日,但改變生活方式也能使端粒得到保護或延長,進而延長壽命。
Blackburn說,接受教育、減輕壓力、保證充足的睡眠、運動和與食用富含Omega-3脂肪酸飲食的人,端粒縮短的速度較慢。
美國預防雜誌曾刊文指出,如果通過打坐放鬆身心、經常進食全穀食物和魚類、適當補充複合維生素、每周6天堅持每天步行30分鍾等方式,能夠延長端粒,從而延年益壽。
雖然衰老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進程,有許多不同的影響因素,端粒或許是衰老的表象,不一定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但生命需要維護,或許就像Blackburn說的,生命是一根蠟燭,燒得快,也就死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