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焰教授:治療房顫,如何把握左心耳封堵的分寸

作者: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 姚焰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5-08-06

        左心耳是左心房內的管狀盲端,不僅是一個減低血流衝擊的阻尼結構,也具備心房利鈉肽等內分泌功能。非瓣膜性房顫的血栓90%源自左心耳,其中菜花狀左心耳的血栓形成率最高而雞翅狀最低。手術切除左心耳在瓣膜性心髒病外科手術已成為常規,但約1/3~1/2的病例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殘端留存。經皮左心耳封堵術已在臨床應用達10餘年,雖然PROTECT-AF、PREVAIL及CAP等大規模前瞻性隨機對照設計的臨床試驗結果認為其降低血栓發生的有效性不劣於華法林,但其結論一直受到質疑,幾經波折方在最近獲得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批準臨床使用,並要求對其臨床數據進行嚴格隨訪。國內也出現了有獨特優越性的封堵器並且獲得我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批準進入Ⅲ期臨床試驗。

        左心耳封堵適用於哪些患者?

        值得指出的是,目前納入病例最多的PTOTECT-AF試驗僅要求CHADS2評分≥1分,這樣的入選標準顯然偏低,因為盡管有臨床數據表明CHADS2評分1分的患者也有一定的缺血性卒中率,但新近數萬例的大型係列薈萃分析表明,CHADS2或CHA2DS2-Vasc評分0~1分者卒中率在隨訪期內均為零。

        另一方麵,關於入選年齡定為18歲,我個人對此持強烈的保留態度。因為外科術中夾閉左心耳可立即導致左房壓力、二尖瓣口血流速率等顯著升高。因此,左心耳封堵對於患者遠期左房乃至左室結構以及生理功能的潛在負麵影響不容忽視,必須慎重。

        作為國內首家開展此項技術的團隊,目前我們以CHA2DS2-Vasc評分≥2、年齡原則上>60歲、有華法林的相對或絕對禁忌證或潛在出血風險(HAS-BLED評分)較高者,作為現行左心耳封堵入選標準。在此結合1例病例進行介紹。

病例:卒中高風險房顫患者的治療策略

關鍵字:姚焰教授,房顫,左心耳封堵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