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歐洲心髒病學會(ESC)心血管外科與瓣膜性心髒病工作組發布了有關二尖瓣反流(MR)手術與介入治療的立場聲明文件,發表於European Heart Journal。該立場聲明給出了MR的影像學評估、原發性與繼發性MR的治療推薦,以及對預後評估的建議。下麵是對MR手術與介入治療、預後評估的要點總結。
聲明概要
† MR手術與介入治療需要采用多學科方法。大手術量中心、專業的心髒團隊、經驗豐富的術者有助於獲得最佳結果。
† 手術修複是原發性MR的參照標準治療方法。及時手術可獲得較好預後和正常壽命。介入操作應該作為高危或無法手術的症狀性患者的選擇。
† 繼發性MR的治療選擇更具爭議。對於某些仔細挑選的患者,手術矯正可以改善其症狀和生活質量,逆轉左室重構。然而,尚無研究顯示出,其相對於最佳藥物治療的明確預後獲益。在缺乏術後殘餘MR或再發超聲心動圖預測指標的情況下,如果在出現嚴重的左室擴大之前進行,則二尖瓣瓣環成形術可以獲得滿意的結果。否則,優先選擇保留瓣下結構的二尖瓣置換術。
† 對繼發性MR行經皮緣對緣修複是減輕症狀、誘導左室重構逆轉的一種低危選擇方法,但常常伴有殘餘MR和再發。該操作應保留用於那些經最佳心衰治療(包括適當情況下心髒再同步化)但仍有明顯症狀、由心髒團隊判斷行MV手術的風險過高、滿足超聲心動圖適用性標準,而且不存在一些合並症患者。
† 正在單純性繼發性MR患者中進行的試驗,將確定經皮緣對緣修複是否在心衰管理中發揮重要作用。
† 需要開展隨機研究以闡明高危患者行MR矯正相對於最佳藥物治療是否有臨床和預後獲益。
原發性MR治療推薦
† 對於手術死亡率很低、大手術量中心已建立起有效性和耐久性的原發性MR,手術仍然是首選。
† 經皮緣對緣修複是無法手術的症狀性和高危患者的一種治療選擇。這一高危亞組人群經皮介入治療後的早期死亡率一直較高(高達9%),超過50%的患者1年時會有≥2/4級殘餘MR或再發。
† 需要開展設計合理的隨機研究,以明確這一高危亞組人群的最佳治療方法。
繼發性MR治療推薦
† 藥物治療是繼發性MR的主要治療方法。
† 由於手術死亡率較高、MR再發率較高,而且缺乏明確的生存獲益,故手術的作用仍存爭議,尤其是不能同時行血運重建時。
† 經皮緣對緣修複是減輕症狀、誘導左室重構逆轉的一種低危選擇方法,但常常伴有殘餘MR和再發。因此,對於那些症狀性、滿足解剖標準、由心髒團隊判斷為高危或無法手術的患者,僅將其視為最佳藥物治療(包括適當情況下心髒再同步化)之外的考慮。
預後評估推薦
不可能開展頭對頭比較手術與經皮介入治療的研究,因為二者是用於不同人群的互補性技術,而非替代性技術。正在開展的隨機研究需要精心設計、謹慎解讀,以有助於未來的循證決策:
† 終點應該嚴格預先確定,交叉校正。
† 預後定義和術語應遵照國際建議(包括那些專門進行經皮瓣膜介入治療的研究)。
† 應定義並驗證具體的超聲心動圖標準。
† 應由心髒病專科醫生和心髒外科醫生共同評估安全性和有效性。
- 安全性在決定手術和經皮介入方案方麵發揮重要作用,有臨床意義的終點應該用於策略比較。
- 患者報告的有關生活質量的結果測定應與傳統臨床終點結合起來,進行常規評估。
- 每一終點事件應該是相關的,並且具有相當的臨床重要性。
- 當其臨床並發症不明確時,不應該使用操作相關的並發症。
- 應該在預設的長期隨訪中評估有效性,大多數MR再發出現於手術後第1年,應謹慎解釋早期預後。
- 二尖瓣修複的目的應該限定於獲得一致性的預後報告。例如,手術修複之後殘餘2級MR不令人滿意,但在經皮介入治療之後,其常常被認為屬於操作成功(盡管對預後有不良影響)。
- 反流的量或左室射血功能的微小變化不應該用於判斷某種方法是否更優,沒有數據顯示它們對臨床預後的影響。
繼發性MR行二尖瓣瓣環成形術,術後修複失敗或MR再發的超聲心動圖預測指標
●閉合深度>1 cm
●收縮期隆起區麵積>2.5 cm2
●二尖瓣後葉成角>45°
●遠端二尖瓣前葉成角>25°
●左室舒張末期內徑>65 mm
●左室收縮末期內徑>51 mm
●收縮末期乳頭肌間距離>20 mm
●收縮期球形指數>0.7
行經皮緣對緣修複的關鍵解剖適用性標準(EVERESTII研究)
●中至重度MR(3/4級甚至更高)
●病變位於A2-P2區域
●閉合長度≥2 mm
●閉合深度<11 mm
●連枷間隙<10 mm
●連枷寬度<15 mm
●二尖瓣瓣口麵積>4 cm2
●移動瓣葉長度>1 cm
行經皮緣對緣修複的不利解剖條件
●連合區病變
●後葉短
●嚴重非對稱牽引
●抓取區(grasping area)鈣化
●嚴重瓣環鈣化
●裂隙
●嚴重瓣環擴大
●嚴重左室重構
●反流束連合間延長較大(>50%)
●嚴重黏液樣變性伴二尖瓣脫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