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研究證據,在慢性腎髒疾病(CKD)患者群體中,心電圖(ECG)指標與患者心血管死亡事件相關,同時能提高預測患者死亡事件的準確度,而且研究使用的ECG指標通過一般的ECG采集就可獲得。該研究發表於《美國腎髒病學會雜誌》。
該研究患者樣本來自於一項慢性腎功能不全試驗,共入組了3587例患者。約1/3的患者存在心血管疾病史,隨訪7.5年,共有750例死亡。所有患者接受ECG檢查,研究者分析了ECG數據與患者預後的相關性。
統計結果顯示,多項ECG指標與與CKD患者心血管死亡事件風險相關:
1.PR間期:與正常PR間期相比,PR間期≥200ms與心血管死亡事件風險升高相關,增幅達62%。
2.QRS間期:與正常QRS期相比,QRS間期延長與心血管死亡事件風險升高相關,其中QRS期在100ms至119ms增幅64%,超過120ms增幅75%。
3.QT間期:存在性別差異,男性QT期超過450ms心血管死亡事件風險增幅72%,而女性達到這一幅度需QT期超過460ms。
4.心率:與低於60次/分心率相比,60-90次/分的心率會使心血管死亡事件風險增加21%,而超過90次/分後,增幅高達100%。研究者指出,心率指標與三項死亡率預後獨立相關,包括心血管死亡事件、全因死亡率及非心血管死亡事件。
另外,研究者表示,在長達5年的隨訪中,ECG指標提高了CKD心血管事件預測能力。其C統計曲線下麵積達0.77。
最後,研究者指出,ECG檢查具有成本低、應用廣的優勢,結合此研究結果,我們有理由相信在CKD患者群體完善ECG檢查能為治療帶來積極影響,改進心血管風險因素靶向治療。
英文鏈接:ECG Measures Predict CV Death in Patients With CK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