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京醫科大學附屬無錫市人民醫院心內科 李嘉萍 鄭傑 李庫林 劉曉宇 王如興.江蘇實用心電學雜誌2014年第23卷第3期
心房靜止(Atrial standstill,AS)是一種極少見的心律失常,心電圖和心超常均無法明確診斷,故容易誤診。本文報道1例心房靜止誤診為心房顫動的病例。
患者女,65歲,因反複胸悶、心悸20餘年,加重3月入院。患者20餘年前開始反複胸悶、心悸不適,活動後明顯,曾多次在外院查心電圖提示陣發性房顫,心超提示右房、右室擴大,未正規診治。3個月前因上呼吸道感染,胸悶、心悸加重,伴有活動後氣促,休息後能緩解,夜間能平臥,無胸痛、黑蒙、暈厥,在門診查心電圖診斷為“心房顫動”,為進一步診治收入院。
查體:血壓130/85mmHg,神誌清,呼吸平,兩肺無羅音,心界向兩側擴大,心率90次/min,心律不齊,三尖瓣聽診區可聞及3/6級收縮期雜音,腹平軟,雙下肢不腫。入院後查心電圖(圖1):P波消失,未見明顯f波,心律不齊,QRS波為室上性,考慮以下2種可能,①心房顫動:極其細微的房顫波;②非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心超示:左房、右房、右室增大,肺動脈壓力中度增高伴三尖瓣中重度反流,二尖瓣無A峰。動態心電圖:心房顫動?交界性心動過速?平均心率76次/min,最長R-R間期2.2s。
圖1 電生理檢查前患者體表心電圖
從體表心電圖無法明確心律失常類型,為明確診斷,予以腔內電生理檢查。檢查結果見圖2:高位右房、中位右房和低位右房均未記錄到心房電位,且予以高電壓心房剌激不能起搏心房,提示心房靜止。腔內電生理診斷:心房靜止伴非陣發性交界性心動過速。
圖2 腔內電生理檢查:在高位右房(左上)、中位右房(右上)和低位右房(左下)均未記錄到心房波(右下)。
討 論
心房靜止是一種極少見的心律失常,特點為暫時或持續的、部分或全部心房電活動及機械活動消失。1897年,Cushny首次發表了洋地黃引發暫時性心房靜止的動物實驗結果;而人類持續性心房靜止病例最早報道於1946年,常見病因有各種心髒疾病,如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澱粉樣變性、風濕性心髒病晚期、Ebstein畸形、肌營養不良和特發性心肌病等,也可以由房速、房撲、房顫、竇房阻滯和病態竇房節綜合征逐漸演變而成。
心房靜止的診斷要點如下:①體表心電圖上無P波或F波、f波;②心腔內標測無心房除極波;③超聲心動圖描記無心房收縮;④心房對高能量脈衝刺激無反應。
而實際臨床工作中,心電圖和心超常無法明確診斷心房靜止,故容易誤診,最後診斷依賴腔內電生理檢查才能明確。但腔內電生理檢查是有創的檢查,受醫院條件及患者耐受性限製。有報道稱,心磁圖、心鈉肽濃度對心房靜止的診斷有一定價值。對於永久性心房靜止的治療,除了病因治療外,大部分病例需植入埋藏式心室起搏器,以改善心功能、預防暈厥及猝死;另外患者還需要長期口服抗凝劑預防栓塞。
該病例通過心電圖、心超和電生理檢查可明確診斷為永久性心房靜止;因合並非陣發性交界性心動過速,患者無黑蒙、暈厥等症狀,動態心電圖未發現>3s長間歇,暫無植入起搏器指征,故給予門診隨訪;囑其慎用抗心律失常藥物,若有心率緩慢相關症狀要及時就診,屆時可考慮應用埋藏式心室起搏器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