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這5個環節 及時做到心梗救治

作者:cath 整理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15-06-24

專題:心髒急救知識

心髒急救,中國比世界足足慢了一小時

中國每年有35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每10秒即有1人因此喪生;目前我國心肌梗死患病人數約250萬,每年新發患者至少50萬……

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佳治療是在一定的時間窗口內(一般為發病12小時以內)行急診介入治療(醫學上稱為直接PCI)。在歐美發達國家,急診介入治療的比率可高達80%以上。然而,在我國,即使在有介入條件的醫院,急診介入治療的比率也僅約30%。若按每年50萬例新發心肌梗死推算,全社會僅有5%的患者接受了急診介入治療。

急診介入治療越早越好!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然而,我國從患者達到醫院至球囊擴張開通血管的時間(即門-球時間或D2B)普遍超過120分鍾,而法國僅約為30分鍾。目前,歐美指南一致要求,D2B時間應控製在60分鍾以內,總缺血時間(從初次醫學接觸到血管開通)應控製在120分鍾以內。心肌梗死急救,我們比世界足足慢了60多分鍾……

把握救治過程中五個主要環節 做到心梗得到及時救治

分析導致救治延誤的具體原因,在於救治過程中五個主要環節拖了後腿。安貞醫院急診危重症中心副主任醫師賀曉楠介紹。

1.與患者相關的延遲。即患者自發病到接觸醫務人員的時間延遲,據統計,有46.7%的患者就診時間> 12 h,失去了接受急診再灌注治療的機會;僅有38.9%的患者就診時間< 6 h。導致這一延遲的原因主要為,患者對AMI(急性心肌梗死)的認知貧乏,沒有及時就診或撥打急救電話;患者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時間長等。

2.轉運的延遲。解決這一延遲的關鍵在於,建立AMI智能轉診和保證交通的暢通無阻。

3.非介入醫院的延遲。非介入醫院的延遲平均是68min,隻有 11%非介入醫院的延遲<30min。這一環節的解決策略在於,建立區域協同救治網絡醫院,增強急救醫生及無直接PCI能力醫院的醫生對STEMI(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診斷和處理能力,能立即做出初步診斷,進行規範化救治,並轉運至合適的醫療機構。

4.門-球時間的延遲。即患者自發病後排隊、掛號、就診、繳費、取藥、辦理住院等因素造成的延誤。

5.介入醫院的模式造成的相關延遲。包括介入醫院的位置,複雜手術,病情不穩定,術後經驗以及急診手術等因素。

在這五個環節中,賀曉楠著重強調了與患者相關的延遲,她認為,加強患者教育能明顯縮短急救時間。“急診中經常碰到這種情況,發病後患者先忍上三個小時才叫救護車,好不容易到了醫院,做不做手術要等全家到齊了商量一個小時。這些環節太浪費時間了,所以患者教育是最容易改進的、最有效的措施。”

對此,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急診危重症中心聶紹平教授也講述了一個他親身經曆的病例,曾經有一位急性心梗患者,送來很及時,當時的身體狀態也適合手術,但在手術前,家屬因為害怕風險而拒絕簽字。最終導致時間延遲,患者心肌壞死,術後心髒長了室壁瘤,對心功能造成了影響,家屬追悔莫及。

“在急救的時候,很多家屬寧願到處打電話詢問朋友,也不相信醫生的話。關鍵時刻,因為家屬“掉鏈子”而耽誤了救治,是最讓人痛心的事。”聶教授說。

關鍵字:心梗救治,急診介入治療,心髒急救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