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此查看“冠心病無創評估”專題了解更多內容,有指南、前沿進展和專家解讀。
目前臨床上對冠心病還缺乏敏感性和特異性均很高的診斷方法,因此,冠心病的漏診、誤診和濫診,檢查手段的漏用、誤用和濫用,檢查結果的誤判和濫判等現象依舊存在。
對於疑診冠心病的患者,應根據臨床表現、心電圖特征、運動負荷試驗、心肌壞死標誌物、超聲心動圖、影像學證據等多種手段綜合評估,提高診斷正確率,從而更科學地指導冠心病的預防與治療。
初診:注重臨床表現和危險因素
初診時采集病史最為核心的內容包括臨床表現和冠心病的危險因素。
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體現在症狀和相關體格檢查。心絞痛是冠心病的主要臨床症狀,根據心絞痛發作時的部位、性質、誘因、持續時間、緩解方式等特點和伴隨症狀及體征便可鑒別心絞痛和心肌梗死。同時,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不穩定性心絞痛和猝死在內的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或急、慢性心力衰竭往往是冠心病患者的首發症狀,是冠心病患者死亡最常見原因,占全部冠心病死亡的50%以上。
但是, 相當多冠心病患者平時往往並無任何症狀,呈隱性狀態。即使出現了某些典型或不典型症狀,有可能因被患者本人或偶爾被經治醫師忽略而未及時確診。對不典型胸痛的臨床表現認識不足,容易造成漏診。有時候心絞痛患者的症狀表現隻有放射部位的疼痛,如咽喉發悶、下頜疼、頸椎壓痛、上腹部不適、惡心、出汗。老年人心絞痛的症狀多不典型,可隻感到胸悶、氣短、倦怠。老年糖尿病患者甚至可能隻覺得胸悶,不出現胸痛症狀。
危險因素
對於疑診冠心病患者,應該調查所有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其中不可控製的危險因素包括以下幾種。①年齡:本病多見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49歲以後進展較快。心肌梗死與冠心病猝死的發病與年齡呈正比,但近年來,冠心病發病有年輕化的趨勢。②性別:在我國,男女冠心病的發病率比例約為2︰1。但女性絕經期後,由於雌激素水平明顯下降,冠心病發病率明顯上升。③遺傳:家族中有年輕時患本病者,其近親患病的機會可5倍於無這種情況的家族。
可控製的因素包括以下幾種。①血脂:由於遺傳因素,或脂肪攝入過多,或脂質代謝紊亂而致血脂異常,易患本病。②血壓:血壓升高是冠心病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血壓升高致動脈粥樣硬化所引起的危害,最常見者為冠狀動脈和腦動脈。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患者60%~70%有高血壓,高血壓患者患冠心病是血壓正常者的4倍。③吸煙:吸煙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吸煙者與不吸煙者相比,本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升高2~6倍,且與每日吸煙支數呈正比。④糖尿病:有資料表明,糖尿病患者本病發病率是非糖尿病者的2倍,糖尿病現在已被列為冠心病的等危症。此外,高尿酸血症、A型性格、久坐職業、缺乏運動、攝鹽過多都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
在詳細問診基礎上,常規做體格檢查,如果發現體質指數、腰臀比超標,心髒擴大、心音低鈍、第四心音、主動脈第二音亢進、心尖部收縮期雜音、心律失常,晚間加重的脛骨前、踝部或足背水腫等異常情況時,更是做出冠心病初步診斷的重要指征。
進一步診斷:選擇合適的檢查方法
對於疑診冠心病患者,應建議其接受相關檢查明確診斷,安排檢查應本著“由簡單到複雜、從無創到有創”的原則。
明確診斷:目前冠脈造影是“金標準”
對於初診及進一步判斷患者冠心病診斷基本成立,考慮最終明確診斷,或判斷患者病情不穩定或較重時,建議行冠脈造影。冠脈造影是目前冠心病診斷的“金標準”,可以明確冠脈有無狹窄、狹窄部位、程度、範圍等。一般來說,如無冠脈痙攣因素、易損斑塊的存在,冠脈粥樣硬化所致Ⅰ~Ⅱ級的狹窄不會造成冠脈血流減少而誘發心肌缺血,這種無症狀的輕度粥樣硬化與冠心病發病並無關係。
但我們必須注意到冠心病是一個多因素影響、極其複雜的臨床綜合征,造影下狹窄程度判斷的主觀性、偏心性的斑塊、彌漫性病變、易損斑塊的存在等原因,有可能將具有彌漫性病變、軟斑塊、易損斑塊和侵蝕(erosion)病變的患者漏診。近些年,血管內超聲或光學相幹斷層成像技術被廣泛應用於冠心病的診斷,不僅能及時發現冠脈管腔狹窄及易損斑塊,而且高敏感的成像方式也使診斷複雜、臨界病變成為可能。
冠心病的正確診斷必須首先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心絞痛、ACS的病理生理過程及它們之間的關係有正確認識,不能片麵、孤立地理解和診斷冠心病,多種手段相結合綜合評估,方可作出正確診斷。
了解“冠心病無創評估”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