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血管疾病綜合管理策略

作者:沐雨整理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12-10-15

  白小涓

  10月13日,在第23屆長城國際心髒病學會議的老年心腦血管疾病的綜合管理論壇上,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白小涓教授指出,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管理模式為分層管理,且各層次有效溝通並構建係統網絡,進行一體化綜合管理。

  目前,我國人口老齡化正在加劇。預計2010年到2030年,4種影響健康的主要因素(心肌梗死、卒中、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負擔將增長近50%,其中心腦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和卒中)比重將超過50%。

  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分層管理包括針對社區人口的全麵管理、針對高危個體和人群的選擇性管理及針對心血管疾病人群的疾病靶人群管理。三者須有機結合。

  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前期管理策略包括血管衰老的標誌物研究。白教授等進行的973衰老項目就旨在尋找提前血管衰老的預警指標。她們建立了血管衰老的生物學年齡積分,密切相關的標誌物,根據衰老個體化評價的生物學年齡積分進行衰老危險分組,為心血管疾病早期預警奠定基礎。

  心血管疾病一級預防需要重視心血管危險的整體評估,中國缺血性心血管病危險評估模型更適合中國人群。心血管疾病一級預防專家共識指出,40歲以上個體應至少每5年進行一次危險評估,有2個以上危險因素的個體,應每年進行一次危險評估,對絕對風險低的個體推薦使用“心血管疾病相對危險評估量表”。目前,新的危險因素正在提出,如脈搏波速度、臂踝指數等,可能標誌著靶器官的損害。

  老年人心血管疾病一級預防策略包括:改變生活方式,但須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個體化飲食方案;控製血壓≤150/90 mmHg;控製血脂,強調膽固醇達標;血糖控製水平可適當放寬,空腹血糖≤7.0 mmol/L,餐後2小時血糖≤11.0 mmol/L,糖化血紅蛋白≤6.5%,注意監測低血糖現象;對高齡老人危險因素進行幹預時,給藥方案應個體化,劑量不宜太大,對危險因素的幹預達標即可。

  老年人心血管疾病二級預防決策要點須注意單一係統疾病和多器官疾病治療的矛盾、多種藥物治療級藥物相互間作用的矛盾、正規治療和個體化治療的矛盾及嚴重病情與不典型症狀的矛盾。前ACC主席James T. Dove指出,醫生的首要職責是做好患者的守護神,除了為患者開出各種化驗、檢查、藥品外,更要審慎地權衡每種治療手段的獲益與風險,特別是一種治療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缺乏足夠證據時。

  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應注重整合及全程管理。 

關鍵字:心血管疾病,老年,疾病管理,白小涓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