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在第23屆長城國際心髒病學會議的心髒康複與質量控製論壇,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心內科血管研究所的宋一青教授指出,心血管康複能夠降低20%~36%的總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但以運動和鍛煉為主的心血管康複項目遠遠落後於以藥物治療為主的二級預防,患者參與率很低,僅15%~30%。
影響心血管康複的主要障礙因素:醫生推薦、醫療保險、受教育程度,另外還包括臨床因素如血運重建、左室心功能、心梗前運動鍛煉狀況和社會心理因素如抑鬱症、社會孤立、社會經濟狀況、婚姻狀況、交通便利程度、參與積極性。
心血管康複項目的核心組成部分包括:患者風險度評估、基本康複教授、膳食和營養谘詢、血脂調控、高血壓控製、戒煙、糖尿病治療、社會心理治療、日程體力活動指導和體育鍛煉培訓。
體育運動有多方麵的心血管保護效應。體育鍛煉參與率低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目前的科學證據不足,尤其是缺少RCT的幹預證據。
早期薈萃分析結果表明,以運動鍛煉為主的心血管康複明顯降低心梗患者的總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但是對心梗再發生的影響不明顯。中期薈萃分析結果表明,以體育鍛煉為主或全麵的康複都顯著改善。最新係統綜述和薈萃分析主要結果證實了過去的發現,並首次證實了對心梗後發生再梗的保護作用。
30年的運動幹預試驗證實,以鍛煉為主的心血管康複治療明顯降低總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以及心肌再梗發生率。參與1~3個月的短期體育鍛煉康複就可能開始產生心梗二級預防的效果。很多證據還表明,以鍛煉為主的心血管康複治療明顯改善心梗患者鍛煉容量和健康相關的生活質量。對一般心梗患者來說,心血管康複治療可以是出院後門診指導實施,其療效與康複中心的接近。
目前,心血管康複存在一些證據盲區,來自中國人權的可靠心血管康複數據缺乏,來自婦女和老人的數據缺乏。心血管康複麵臨最大的問題是,不是所有參與者能從心血管康複中得到相同的療效。關鍵問題是危險度的正確評估和康複依從性。應優化以鍛煉為主的心血管康複治療內容,並增強對患者接受心血管康複治療後真實療效的客觀可靠評估,如心肺健康功能測定和可靠的生物標誌物。
製定適宜體育鍛煉處方的原則須從考慮形式、時間長短、鍛煉頻率和鍛煉強度。心肺功能的改善是確定心血管患者對鍛煉康複療效的重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