暈厥也就是老百姓俗稱的一過性暈倒,發作時間通常很短,(幾秒~十幾秒鍾,長者偶可持續數分鍾),醒來後言語、肢體活動不受影響。臨床上也經常遇到一些病人因為暈厥住院,一部分病人經過係統檢查後可以知道原因,而實際上約30%左右的病人卻無法準確查出暈厥原因。暈厥可以由許多疾病引起,如神經介導性因素(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情境性暈厥、頸動脈竇性暈厥)、體位性因素、心源性因素等,一般心源性因素引起的暈厥猝死風險比較大,而神經介導性或體位性因素所引起的死亡風險則大大降低。今天我們先了解神經介導性暈厥之一—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
我們的心髒血管係統由兩大神經係統支配,交感神經及迷走神經係統,交感神經能讓心跳加快、血管收縮、血壓升高,而迷走伸進則恰恰相反。神經介導性暈厥正是由於這兩大係統功能異常失衡引起的,比較常見,可見於正常人,約占暈厥原因的30%~40%。目前認為,迷走反射性因素是導致暈厥的最主要原因,尤其在年輕人中較多見。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在身材纖瘦、不愛運動的年輕女性中多見,多由情緒和體位刺激引起,如恐懼、疼痛、極度疲勞、饑餓、暈血等,這些誘因可引起迷走神經功能異常亢奮,出現心率減慢、血壓降低,腦組織一過性缺血,從而發作暈厥。通常暈厥發作前可有短暫的預感(如惡心、嘔吐、出汗、全身乏力、頭暈、黑朦等)。
目前對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有一定診斷意義的是傾斜試驗。正常人由平臥位改變為頭向上傾斜60-70度時隻會引起血壓輕度下降、心率反射性增快,而迷走神經性暈厥患者在傾斜20-45分鍾後可出現血壓顯著下降、心率減慢或二者同時存在。這一試驗是通過模擬體位改變引起身體內血液重新分布,流入心髒的血量減少,使交感神經由最初的激活迅速衰竭,而迷走神經則被過度激活,引起血管擴張、血壓下降,心率減慢。
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是一種良性情況,無須過度擔心,治療上:1.避免以上誘因;2.改善生活方式,適當攝入鹽量,加強運動;3.及時識別暈厥前兆症狀,出現不適症狀時及時采取坐位或平臥位,抬高腿部,避免摔傷;4.身體等長抗壓訓練:雙腿交叉緊繃或雙手緊握上肢緊繃收縮四肢肌肉,升高血壓;5.對於改善生活方式或抗壓訓練後仍有眩暈症狀的患者,可進行傾斜訓練,特別是年輕、症狀明顯、容易激動的患者。具體方法為強迫自己采取直立位,並逐漸延長站立的時間(15分鍾、30分鍾、1小時…)。這一方法需要長時間的連續訓練。傾斜訓練可以教會患者識別暈厥前的早期症狀,樹立信心,增強體位改變時的耐受性,削弱迷走神經的過度激活,減少暈厥發作次數。6.若上述方法仍不奏效,則須在醫生指導下應用藥物(血管收縮劑如米多君等);對於暈厥頻繁發作、心率明顯減慢、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的患者,可安裝心髒永久起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