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治療是心血管疾病研究領域的重點,新型抗凝藥物的不斷研製,為抗凝治療帶來了新的希冀。在CISC 2009會議上,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許俊堂教授就新型抗凝藥物的最新進展及其相關國際臨床研究做了精彩演講。
血管血栓性疾病分為以下4類。
1. 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包括急性冠脈綜合征(ACS)、腦梗死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急性下肢缺血和壞死;
2. 動脈血栓栓塞:包括心源性、動脈源性和反常栓塞;
3. 靜脈血栓栓塞(VTE):靜脈血栓形成和肺栓塞;
4. 全身血栓形成: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目前指南推薦的市售抗凝藥物主要包括口服抗凝藥物(如華法林)和非口服藥物如肝素(有相似的抗Ⅹa因子與抗Ⅱa因子活性)、低分子量肝素(LMWH,抗Ⅹa因子活性大於抗Ⅱa因子活性)、戊糖(隻有抗Ⅹa因子活性)、比伐盧定和阿加曲班(隻有抗Ⅱa因子活性)。
與傳統的口服抗凝藥物華法林相比,新型口服Ⅱa和Ⅹa因子抑製劑具有起效更快、劑效關係更好、劑量固定、給藥方便(每日1次給藥)、受藥物和食物影響較小、無需監測等優點,可替代LMWH用於預防VTE,替代LMWH和華法林作為VTE的急性期治療藥物,替代華法林用於VTE的長期治療,替代華法林預防房顫患者發生動脈栓塞。利伐沙班用於ACS二級預防的研究正在進行中。
許教授著重介紹了以下幾種新型抗凝藥物。
磺達肝癸鈉――合成Ⅹa因子抑製劑
磺達肝癸鈉可特異性結合抗凝血酶Ⅲ,選擇性抑製Ⅹa因子,不與Ⅱa因子、血小板和血漿蛋白等作用,抗凝機製更容易掌握,並可以從結合位點解離,循環利用,抗凝作用較好。用藥方便,無需監測和調整劑量,每日1次用藥,使用方便,安全性較好,出血發生率明顯低於LMWH。對VTE的預防效果是LMWH的2倍,延長治療獲益更大;對VTE的治療效果與LMWH相當;對ACS的治療效果優於肝素類藥物。
利伐沙班――直接Ⅹa因子抑製劑
利伐沙班對Xa因子具有高度選擇性,不依賴抗凝血酶,通過抑製凝血酶發揮作用,同時可抑製遊離和與血栓結合的Xa因子。該藥固定劑量口服,無需監測和調整劑量,使用方便,起效迅速,無藥物蓄積證據,給藥2.5~4小時血藥濃度可達高峰,半衰期為5~9小時。該類藥物通過腎髒和肝髒雙途徑代謝,與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少,可以與阿司匹林和地高辛同時應用。大型臨床藥物研究(RECORD 1、RECORD 2、RECORD 3、ATLAS、TIMI 46)均驗證了該藥良好的療效和安全性。
達比加群――口服Ⅱa因子抑製劑
達比加群經腎髒清除,其半衰期為14~17小時無需監測,使用方便。研究證實,達比加群對房顫患者發生腦卒中的預防作用良好,其效果與華法林相當;對VTE的預防效果與LMWH相當。該類藥物的出血發生率與劑量相關,肝酶升高發生率明顯低於希美加群。
許教授指出,抗凝治療發展趨勢為:
用藥途徑:靜脈→皮下→口服;
用藥方法:監測→無需監測;
用藥劑量:按體重、部分凝血酶原激活時間(aPTT)、凝血酶原時間(PT) 、國際標準化比值(INR)調節劑量→固定劑量;
用藥時程:短期用藥→長期治療。
隨著抗凝藥物的推陳出新,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和藥物安全性逐漸提高,有助於取得更好的抗凝效果。許教授預測,抗凝治療將從華法林時代步入後華法林時代。
(張麗潔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