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6載:CIT 2009值得期待

作者:龍華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09-03-12

  3月18-22日,2009年中國介入心髒病學大會(CIT2009)將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自2003年首次舉辦以來,CIT已與介入醫生攜手相伴走過6載。在本屆CIT即將召開之際,大會主席高潤霖院士為我們細數了CIT 2009的亮點,並展望了國內介入領域發展趨勢和重點。

CIT 2009亮點預覽

  1. 發布最新臨床試驗結果,包括5項國內研究的最新結果和1項國外研究結果。

  2. 與美國心血管研究基金會(CRF)聯合舉辦臨床研究專題研討峰會,詳細介紹臨床試驗規範,以提高我國學者在介入治療領域開展臨床試驗的水平。

  3. 針對基層醫生開辟中文交流會場,普及介入治療基礎知識,推廣規範化介入技術。

  4. 繼續與美國經導管心血管治療年會(TCT)、歐洲血運重建大會(EuroPCR)、日本複雜導管介入會議(CCT)、拉丁美洲介入心髒病學會大會(SOLACI)合作,開辟聯合會議專場。與亞太TCT聯合,組織左主幹病變討論峰會。

  5. 議題廣泛,不僅介紹介入技術,還包括藥物治療(特別是二級預防),強調全麵、規範地做好冠心病病人的整體治療。

介入醫生與CIT同行

  正如高院士所說,CIT建立了很好的國際交流平台,中國醫生在見證其成長的過程中,也有很大收獲。首先,介入醫生對患者的治療理念有所更新,重視“一切為了患者”,不斷掌握治療適應證,並應用於臨床工作中。其次,介入醫生的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例如,近年來對慢性閉塞性病變的治療成功率有很大提高,這部分得益於與日本學者的交流。再次,CIT的工作語言是英語,近年來,我們欣喜地看到,中國醫生的英語水平在不斷提高,使得他們能夠更好地進行國際交流。此外,國內還有很多其他介入會議,它們對我國介入治療的發展都起到了促進作用。

2009我們須關注什麼

  談到2009年我國介入領域的關注點,高教授強調了規範化治療與開展高質量的臨床研究,國產支架研究的進展也令人欣喜,成為了介入技術推廣的重要保證。

規範我國冠心病介入治療數量已居亞洲第一位,在此基礎上,須強調規範、質量,並提高療效。近期,《中華心血管病雜誌》刊出了2009年《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指南》,該指南與現有歐美指南均有不同之處。指南修訂專家組對支架(特別是藥物洗脫支架)的適應證提出了一些適用於我國並基於循證醫學證據的建議。

臨床試驗現在,中國醫生已經組織了不少注冊研究,也開始進行一些新支架的隨機對照研究,但自己開展的大規模隨機臨床研究還很少,質量也較低。期待隨著我國整體介入治療水平以及人們對臨床研究認識的提高,在今後幾年出現可喜局麵。

  (□ 本報記者 龍華)

關鍵字:CIT,介入治療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