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們介紹過,肥胖與房顫之間存在相關性,即肥胖者更可能發生房顫,且肥胖對房顫射頻消融術複發率也有一定影響。延續前麵的內容,繼續為大家介紹減重對房顫患者有長期獲益的作用,這是今年初研究者在美國心髒病學會上報告的LEGACY研究的5年隨訪結果。
LAGACY研究中共計355例體重指數(BMI)≧27kg/m2的患者被納入分析,給予體重管理幹預。為確定劑量效應,將患者分為3組,體重減輕≧10%組(組1)、體重減輕3%-9%組(組2)、體重減輕≦3%組(組3),主要終點為房顫症狀負擔(通過房顫嚴重程度表進行評估)和無房顫生存(通過7天Holter監測進行評估),次要重點為左心房容積和室間隔厚度,各組間的基線特征、消融次數或隨訪時間無差異,每年隨訪評估房顫負擔。在隨訪期間,與組2和組3相比,組1的房顫負擔和症狀嚴重程度減輕更明顯,而且該組的無心律失常生存比例遠高於其他兩組。從該分析可以看出,對於超重或肥胖的患者,長期持久的減重可以明顯減輕房顫負擔,提高竇律維持率。此外,體重波動也是重要問題。年體重波動≧6%患者心律失常複發風險倍增(P=0.02)。
該研究表明,超重和肥胖的房顫患者通過逐步減重可以長期改善房顫負擔,且具有劑量效應。該觀點的機製為減重可顯著減少陣發性房顫和持續性房顫患者的心包脂肪,而心包脂肪組織已被認為房顫事件的危險因素和嚴重程度標誌,還與房顫預後不良有關;此外減重可改善心髒結構,使左右心房體積和心肌質量顯著減少。
肥胖不僅影響外在形象,還可能增加房顫危險。對於房顫的肥胖患者,減重潛在的益處是巨大的,需飲食控製、運動鍛煉雙管齊下。然而對許多人來說,要減肥或定期鍛煉並非易事,對於過度肥胖的患者(BMI≧32kg/m2),也可考慮進行適當的減重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