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KEI Heart亞組分析
纈沙坦與他汀有協同作用, 血脂異常患者獲益更明顯
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及他汀類藥物均已被證實可預防冠心病。然而,接受他汀治療的血脂異常患者應用ARB後的療效尚不清楚。2007年發表的JIKEI Heart研究表明,與非ARB治療相比,ARB纈沙坦可顯著減少高血壓患者心血管事件39%。
8月30日下午,日本學者報告了JIKEI Heart研究事後分析結果。該事後分析評價了纈沙坦對血脂異常亞組患者心血管轉歸的作用。血脂異常的標準為:接受降脂治療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140 mg/dl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40 mg/dl和(或)總膽固醇水平≥150 mg/dl。最終72%的患者明確有血脂異常,47%接受了降脂治療,其中90%使用他汀類藥物。血脂異常者中吸煙、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較多。纈沙坦治療者和非ARB治療者基線特征和血壓隨訪水平無差異。
亞組分析結果顯示,在血脂異常患者中,與非ARB治療相比,纈沙坦使心血管發病和死亡的主要複合終點危險降低49%,在無血脂異常者中,兩種治療無顯著差異。對於使用他汀者,纈沙坦組較非ARB組事件發生危險顯著降低69%,而對於未使用他汀者,纈沙坦組和非ARB組無顯著差異。此外,在血脂異常患者中,對於ARB治療者,使用他汀較不使用他汀可顯著降低事件危險49%,而對於未用ARB治療者,他汀治療並未降低事件危險。
該亞組分析表明,纈沙坦治療高危患者(如血脂異常和高血壓患者)更有效,且該藥與他汀在心髒保護方麵可能存在協同作用。
GISSI-HF研究補充結果
他汀或有益於減少CHF患者房顫發生
GISSI-HF研究最新分析入選3690例基線時不合並房顫的慢性心衰(CHF)患者,15%的患者在中位3.7年隨訪期間發生房顫,瑞舒伐他汀組和安慰劑組分別有13.9%及16%的患者發生房顫。校正臨床變量、實驗室檢查聯合或不聯合基線治療後,瑞舒伐他汀減少房顫的效果與安慰劑相比有顯著差異,但這一結果仍須通過更大樣本量及治療時間更長的研究加以證實。
■現場點評
心功能Ⅱ~Ⅳ級的CHF患者應用瑞舒伐他汀預防任何原因的偶發房顫並非很有效。他汀能否預防房顫進展並減少房顫負擔?若非常早期(如在心房纖維化明顯發生前)啟動治療,上遊他汀治療能否預防CHF患者發生房顫,以及他汀預防房顫能否改善心血管發病和死亡?上述疑問尚未在GISSI-HF研究的補充結果中得以解答。
BEAUTIFUL研究伊伐布雷定組分析結果
治療後心率較慢提示預後良好
BEAUTIFUL研究是一項入選1萬餘例患者的國際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旨在評價應用伊伐布雷定減慢心率對心血管死亡率及發病率的影響。該研究伊伐布雷定組分析結果表明,治療後心率是預測穩定性冠心病和左室收縮功能不全(LVSD)心血管預後的良好指標,治療後心率<57 bpm的患者的預後優於心率較快者。
■現場點評
治療後心率是預測預後的良好指標,可用於識別心血管預後良好的患者。然而,我們需要檢測患者嗎?預後較好是緣於反應能力還是治療後的心率減慢呢?對於該分析的結果,將在前瞻性臨床研究如SIGNIfY研究的穩定性冠心病患者及SHIfT研究的CHF患者中得到證實。
(本報記者 張麗麗 發自巴塞羅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