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顫種類知多少?

作者:朝陽心律頻道 來源:朝陽心律頻道 日期:15-03-05

  房顫的分類繁簡不一, 迄今尚無普遍滿意的命名和分類方法。有以心電圖特征為主要依據的分類,有以病因為依據的分類,有以記錄心房電活動為依據的分類,也有以臨床特征為依據的分類等。而表述房顫類型的術語也很多,諸如風濕性瓣膜病性、非瓣膜病性、急性、慢性、陣發性、間歇性、持續性、永久性、特發性、孤立性房顫等,其分類方法和定義上的混亂與模糊。

  為此,2012年中國房顫專家共識在2010年“共識”的基礎上,主要參考2010年ESC“心房顫動治療指南”的相關內容對房顫的分類進行了製訂,將房顫分為首診房顫、陣發性房顫、持續性房顫、長期持續性房顫及永久性房顫,下麵我們逐一介紹:

  首診房顫:首次檢測到的房顫,不論其是否首次發作、有無症狀、是何種類型、持續多長時間、有無並發症等。首診房顫也可以是下述四種類型房顫中的任意一種。

  陣發性房顫:指持續時間≤7天的房顫,一般≤48小時,可自行轉複為竇性心律。

  持續性房顫:持續時間>7天的房顫。持續性房顫可以是心律失常的首發表現,也可以由陣發性房顫反複發作發展為持續性房顫。持續性房顫一般不能自行轉複,常需藥物轉複或電轉複。

  長期持續性房顫:持續時間≥1年,醫生和患者願意采取一定的措施以轉複為竇性心率。

  永久性房顫:房顫持續時間≥1年,醫生判斷房顫不能轉複或轉複後將在短時間內複發;患者也接受房顫的現狀,不再尋求轉複為竇性心律。如果對這類房顫采取轉複竇性心律的措施,則應重新分類,歸入長期持續性房顫。

  此外,基於臨床應用的需要,我們還會聽到、用到一些其他類型的房顫命名,比如:急性房顫、孤立性房顫和無症狀性房顫。

  急性房顫:指發作時間≤48 h,患者症狀明顯或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的房顫。包括初發房顫和陣發性房顫的發作期,持續性房顫和持久性房顫的加重期。

  孤立性房顫:患者年齡<60歲且經充分的臨床檢查未檢測到病因(如心肺疾病、甲狀腺功能異常等)的房顫,就血栓栓塞及死亡率而言,多預後良好。孤立性房顫可表現為上述各種類型的房顫。

  無症狀性房顫:也稱為靜默性房顫(silent AF),患者沒有房顫的相關症狀,通過檢測偶爾發現或因為出現並發症而被診斷。無症狀性房顫也可表現為上述各種類型。

  房顫的分類對臨床有很好的指導意義,不同類型的房顫治療策略不同,比如對於陣發房顫和持續性房顫,可以采取更積極的轉複和維持竇律的治療方案,永久性房顫的治療方案則不再是轉複竇律,而是控製心室率和抗凝。對於孤立性房顫患者而言,因其血栓危險因素少,無需抗凝治療

關鍵字:房顫種類,抗凝治療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