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合並心律失常的藥物治療策略

作者: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黃永麟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0-11-10

圖 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療策略

  原發性心髒病患者可出現各種心律失常,當發生心力衰竭(心衰)時,由於心肌缺血、血壓波動、離子紊亂以及不合理用藥等,可能加重心律失常,甚至誘發各種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因此,臨床醫生應對此予以高度重視,積極尋找誘因並及時進行恰當處理,從而減輕患者病痛,緩解心衰狀況並改善預後。

  心房顫動

  原發性心髒病(高血壓性心髒病、瓣膜病、擴張性或肥厚性心肌病等)常伴心房顫動(房顫)、房性心動過速和心房撲動。心髒病伴發房顫是頑固及終末心衰的常見表現,此時心排出量較竇性心律時降低30%。文獻報告,心率長期在120~140次/分的心律失常可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因此,盡管房顫發生機製尚不清楚,但醫生應積極果斷地采取治療措施並不斷探索。

  藥物治療

  按需給予洋地黃

  ● 心衰合並房顫者可按需使用洋地黃(增強心肌收縮力、縮小心腔、減少心肌耗氧量),其房室結抑製作用能減慢心室率,尤其對心室率>90次/分的快速房顫。

  ● 重症患者可接受西地蘭靜脈注射,輕症患者可口服地高辛。

  ● 腎功能不全患者和老年人易發生中毒,每天洋地黃用量為0.125 mg即可,不必使用負荷劑量。

  ● 出現異常症狀(如心動過緩、食欲不振、視物障礙和誘發室早)應及時停藥。誘發室早可用苯妥英鈉治療。

  輔助用藥推薦ACEI

  ● 房顫患者在心室重構過程中會自分泌更多的血管緊張素Ⅱ,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ACEI)雖無法糾正房顫,但可減少已複律的房顫複發。

  ● 他汀有調脂以外的作用(如抗炎和改善內皮功能),可減少房顫複發。

  ● 輔助用藥或對病程短的房顫有效,對於心房纖維化、退行性變和澱粉樣變加重的長期房顫,輔助用藥甚至消融術很難奏效。

  抗凝藥劑量調整

  ● 心衰藥物多經肝細胞P450、3A4分解,易致華法林過量,故已使用華法林抗凝的患者,應增加國際標準化比值(INR)監測次數,並及時調整用量。

  ● 若患者從未接受抗凝治療,考慮到心衰對肝功能的影響,應慎用華法林,可減半或使用腸溶阿司匹林。

  其他

  ● 對於初發陣發性房顫且反複發作者,可給予胺碘酮,若療效差且病情允許,可考慮靜脈注射伊布利特。

  ● 盡管決奈達隆等新藥的不良反應顯著少於胺碘酮,但不適於心衰患者。

  ● 尚無研究顯示,某些新藥(如Vernakalank和Vanoxerlne)適用於心衰伴房顫患者。

  消融治療

  ● 對於初發陣發性房顫反複發作的年輕患者,消融術是Ⅱa類推薦措施。

  ● 對於永久性或持續性房顫,有經驗的醫院可對患者實行消融術。

  ● 當左心房碎裂性電位區PP間期<120 ms時,消融左右心房可獲得成功。靜脈注射伊布利特0.2~1.0 mg或能縮小碎裂波區。PP間期增大後消融,成功率高且複發率低。

  ● 近年也發現一些擴張性心肌病是長期心律失常(以房顫和室上速常見)所致,消融心律失常能顯著縮小心腔。

  心室率控製

  ● 房顫節律控製的隨訪研究(AFFIRM)提示,年齡>65歲的房顫患者,可進行心室率控製。

  ● 近年來發表的房顫患者心率控製和電轉複對照研究(RACE)及持續房顫心率控製有效性研究(RACEⅡ)等均提示,心率限製不必過於嚴格(休息時<80次/分,輕微活動時<115次/分),寬鬆控製心室率者的預後與嚴格控製者相似。

  快速室性心律失常

  短陣室性心動過速(室速)、持續室速、有血流動力學改變的室速和心室顫動(室顫)是心衰患者發生猝死的主要表現,常見於紐約心髒學會(NYHA)心功能分級Ⅱ~Ⅲ級的心衰患者,約占其病死率的50%。

  除原發性心髒病外,上述惡性心律失常的誘因有心肌缺血、再發心肌梗死、離子紊亂(如低鉀)、未控製的高血壓、心率過快、處置不當(如補液過快、藥物過量、過敏和中毒)、情緒過激及自主神經嚴重失調等。

  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藥物治療策略如圖。

  各種室性、室上性早搏

  各類原發性心髒病患者均可出現頻發過早搏動(早搏),若無禁忌證,均適用β受體阻滯劑,其中首選短效美托洛爾。阿替洛爾對早搏無效,普萘洛爾對呼吸道有影響,故應慎用。

  室性早搏(室早)

  在心衰患者中,室性早搏較常見,是誘發室顫的電生理基礎。在接受ICD置入的患者中,85%的室速/室顫為室早所誘發。

  長期過量濫用利尿劑能導致低鉀,甚至誘發尖端扭轉型室速。本院曾報告2例嚴重低鉀致反複室顫的患者,接受氯化鉀靜脈注射而獲救(一般不宜靜脈注射補鉀)。補鉀的同時必須要補鎂,否則鉀不易進入細胞內,低鉀不易被糾正。醫生應將室早與室上性早搏伴差異性傳導進行鑒別,並對多源性室早、R on T、R on P、病灶性室早、二聯律和梗死型室早等進行判定。

  防治室早是防止室速/室顫發生的主要措施,β受體阻滯劑為首選藥物,其具有降低交感活性,抑製異位節律的作用。胺碘酮雖有效,但心衰時不主張常規使用。索他洛爾也很有效,但易致心律失常(達2~4%),用藥時應有一定限度。

  多發房性早搏(房早)

  該疾病多見於老年人及合並瓣膜病者。對於NYHA心功能Ⅱ級的患者,可考慮使用維拉帕米和β受體阻滯劑。維拉帕米對心功能影響較小,但與β受體阻滯劑聯合使用或能進一步抑製竇房結功能。心腔未擴大患者可在嚴密監測下使用普羅帕酮。頻發房早呈二聯律是房顫發生的先兆,胺碘酮可作為較安全的首選藥物,但其心外不良反應較多且半衰期長,不宜長期給藥或用於老年患者。

  各種傳導阻滯

  當室內傳導阻滯發生時,左右心室收縮不同步,心髒再同步治療(CRT)能緩解心衰,但右心導管放置在心尖部或間隔部,左心導管放置於心外膜或心室內均有利有弊,最佳位置尚存爭議,有待進一步探索研究。

  對於老年心衰患者或在用藥過程中出現Ⅰ度房室傳導阻滯的患者,無需處理。對於Ⅱ度2型及Ⅲ度傳導阻滯的患者,藥物治療基本無效,應積極適當地置入心髒起搏器,但即使是置入式程控生理型(DDD)心髒起搏器,也無法達到完全理想的生理起搏。

關鍵字: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血管疾病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