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估房顫複發:間歇監測劣於連續監測

作者:範偉偉譯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12-07-26

  來自歐洲的一項研究表明,間歇節律監測(IRM)隨訪檢測房顫(AF)的複發,顯著劣於連續監測(CM)。應用IRM策略將無法識別很大比例危險患者的房顫複發。短暫AF特征的評估對IRM的房顫複發檢測尤為重要。為實現房顫治療的科學、循證評估,應強烈推薦使用CM。然而,對於CM指導的臨床管理能否改善患者的預後,仍需進一步的前瞻性研究加以證實。研究於2012年7月23日在線發表於《循環》(Circulation)雜誌。

  采用IRM檢測AF複發,可用於評估AF的治療幹預措施是否成功。該研究在較大規模的CM患者中,評價了不同頻率和持續時間的IRM策略在檢測AF複發、檢測房顫複發動力學和描述短暫房顫複發評估方法的靈敏度。

  研究納入了647例植入CM設備患者的心律曆史記錄[平均AF負荷:(0.12±0.22);中位數:0.014;687患者-年],進一步加以重建和分析。使用計算密集模擬,評估不同頻率和時間的IRM在鑒定房顫複發上的敏感性。

  結果表明,延長時間的IRM優於短時間的IRM(P <0.0001)。然而,即使采用強化的IRM策略,仍有較大比例患者的房顫複發沒有被檢出。短暫AF負荷的聚集程度(AF密度)與IRM的敏感性有直接的相關關係(P<0.0001)。即使AF負荷相似,高密度AF患者仍需要更高頻率或時間延長的IRM,以實現與低密度AF患者相同的靈敏度(P <0.0001)。CM檢測AF複發對於高密度、低負荷AF患者最為受益。

  鏈接: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Rhythm Monitoring Strategies for the Detec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Recurrence: Insights from 647 Continuously Monitored Patients and Implications for Monitoring After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關鍵字:房顫複發,間歇節律監測,,連續監測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