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多種方法可治療形式不同的冠心病(CHD)。醫生麵臨的最大挑戰不是如何治療,而是選擇最適方案。2010 ESC/歐洲心胸外科學會(EACTS)心肌血運重建指南的製定目的是以不同類型CHD患者為中心,根據最佳臨床實踐而非醫生技術和偏好來選擇最適方案。
指南的創新之處體現在3方麵:它是ESC和EACTS深度合作的經典成功範例;內容涵蓋CHD及伴隨疾病全部內容(這些內容均有相應指南);指南引入心髒協作組(應包括介入心髒病學專家、臨床心髒病學和心外科醫生)概念,特別是患者要充分知情並參與最終決定。
多學科討論決定治療方案
該指南重要意義在於為患者提供了充分選擇治療方案的機會。急診患者可能無多種選擇。但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約占30%),這需要重點考慮。對某些患者,像支架置入這種快速但耐久性欠佳的方法,可能不是最佳選擇,外科手術或使其長期預後更好。
該指南認為沒有一種危險積分能準確預測患者臨床事件。建立危險分層的所有數據係統都存在缺陷,被用於不同人群時,所用定義和變量內容的不同也影響結果。最終危險積分隻能作為參考,而臨床判斷和多學科對話是必需的。
依患者信息選擇治療方案要根據醫學倫理學4個原則:自主、有利、有效和公正。知情同意書不應僅被視為必需的法律文件,還應作為優化治療決策的機會。醫療決策不應僅考慮臨床因素,還應考慮患者的年齡、性別、種族和意願以及技術因素。心髒協作組的成立正是為平衡多學科決策。應記錄討論一致的最優化血運重建治療策略。
Ad Hoc PCI不應作為常規
Ad Hoc PCI指造影後立即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此法較方便,可減少穿刺點並發症,節省費用。但回顧38000餘例接受Ad Hoc PCI的患者發現,其中30%更適於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Ad Hoc PCI適於多數但非所有患者,不應作為常規做法。心髒協作組製定的協議書應寫明不適於Ad Hoc PCI的特定解剖和臨床分組。指南推薦:患者應充分知曉血運重建策略的可能獲益及近期/遠期風險,應留出充分時間決定治療策略(I/C);適合多支血管病變(MVD)患者的血運重建策略應由心髒協作組討論決定(I/C)。
NSTE-ACS的血運重建
對於非ST段抬高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NSTE-ACS)患者,新指南推薦使用全球急性冠狀動脈事件注冊(GRACE)評分作為入院/出院首選評分方法。GRACE評分最初用於預測住院死亡率,後演變用於預測ACS患者遠期預後及介入治療獲益。若GRACE評分>140,應盡快在24 h內行急診造影檢查。低危患者造影和血運重建可被推遲,但最好在入院72 h內進行。
造影若顯示適合PCI,應根據造影特點和心電圖指導識別罪犯病變,行介入治療;若顯示為MVD且難判斷罪犯血管,最好行血流儲備分數(FFR)檢測決定治療策略。
以下情況適合有創方法治療:GRACE評分>140或至少有1項高危因素,反複發作心絞痛,運動試驗出現缺血症狀(Ⅰ/A);GRACE評分>140或有多項高危因素應行早期(<24 h)有創治療(Ⅰ/A);GRACE評分<140或缺少高危因素,但有反複發作症狀或可誘導的心肌缺血,應行延遲(72 h內)有創治療(Ⅰ/A);對有高危缺血風險的患者[頑固性心絞痛伴心力衰竭(HF)、心律失常或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應考慮急診冠狀動脈造影(<2 h)(Ⅱa/C);低危患者和有特定介入診療高危因素患者不宜接受有創治療(Ⅲ/A)。
穩定型心絞痛或無症狀心肌缺血患者血運重建適應證
改善預後 >50%左主幹病變(Ⅰ/A);>50%前降支近段病變(Ⅰ/A);伴左心室功能減低的2支/3支病變(Ⅰ/B);證實有大麵積心肌缺血(>10%左心室)(Ⅰ/B);僅餘1支通暢血管,狹窄>50%(Ⅰ/C);非前降支近段的單支病變,且缺血≤10%(Ⅲ/A)。
改善症狀 伴心絞痛的任何>50%狹窄,且優化藥物治療(OMT)無效者(Ⅰ/A);有呼吸困難/慢性HF且缺血>10%/供血由狹窄>50%的血管提供(Ⅱa/B);OMT下無明顯限製性症狀(Ⅲ/C)。
STEMI患者治療推薦
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治療推薦(表1)包括建立基於院前診斷功能良好的綠色通道,推薦將患者快速轉至可行直接PCI的中心(Ⅰ/A);此類中心須建立每天24 h、每周7天的應急係統,並能在接診60 min內開始直接PCI(Ⅰ/B);如需溶栓,具有良好裝備的急救服務應在院前開始,並考慮全量溶栓(Ⅱa/A);除心源性休克外,直接、補救或溶栓後PCI應僅限於開通罪犯病變(Ⅱa/B);在可行PCI的中心內,應避免將患者轉入急救室或監護病房(Ⅲ/A);對無血流動力學障礙的患者,應避免常規用球囊反搏(Ⅲ/B)。
特殊情況的治療推薦
指南還對特殊情況患者血運重建作了係統治療推薦,包括糖尿病、慢性腎髒疾病、需瓣膜手術、合並頸動脈/外周動脈疾病、慢性HF及心律失常患者。
在PCI技術細節方麵,指南對特定病變如分叉病變、慢性完全閉塞病變、靜脈橋血管病變及支架內再狹窄病變治療分別進行了推薦(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