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陳韻岱教授現場點評
經皮冠脈介入治療(PCI)術後支架斷裂的發生率在絕對數字上低於其他並發症,但一旦發生,處理起來非常棘手。本屆EuroPCR大會對此特設專題討論會,並由巴西、保加利亞、加拿大、中國及南非的5位教授進行現場點評,筆者作為中國代表出席討論。在此與讀者分享的是由韓國Choi醫師帶來的開場報告。
首發病情
73歲男性患者,急性前壁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以心源性休克為首發症狀,合並糖尿病腎衰竭,並接受透析治療。急診冠脈造影顯示:前降支慢性完全閉塞病變(CTO),回旋支重度狹窄,右冠脈(RCA)中段急性閉塞、無明顯鈣化或扭曲成角。
問題1:急診應采取何種治療策略?
現場表決:選擇主動脈內球囊反搏(IABP)支持下開通RCA者占66%;選擇急診外科搭橋術和保守治療者各占10%。與會專家認為,介入治療是心源性休克的首選方案,該患者病情危重,應在IABP支持下行PCI;也有專家指出,對於嚴重低血壓狀態者,也可應用心髒輔助裝置(如Impella)。
處理:術者順利開通右冠脈,置入38 mm裸金屬支架,狹窄消失,血流TIMI Ⅲ級(圖2)。
問題2:其他非梗塞相關動脈是否需要處理?何時處理?
現場表決:由於患者有多支嚴重病變,僅處理RCA不足以改善缺血性心功能問題,現場的共識是,急診期如血流動力學穩定,則避免處理非梗塞相關動脈,選擇1周或更長時間分段手術。
處理:2周後於前降支和回旋支置入4枚Cypher支架,即刻影像效果比較理想。
病情急轉
3個月後患者出現明顯胸悶氣短,心電圖較前無明顯變化,超聲心動圖提示大量心包積液合並心尖下壁運動障礙,可見直徑為50 mm的高密度圓形實質(並經CT證實)。急診冠脈造影示左冠脈支架內無狹窄,血流良好。當顯示右冠脈造影時,全場觀眾一陣噓聲,原38 mm支架中段斷裂致假性動脈瘤形成,動脈瘤破裂後血液流入心包(圖3)。
問題3:此時該采取介入帶膜支架修補還是外科修補?
現場表決:筆者第一反應是立即送外科手術修補,理由是支架斷裂後無論造成閉塞還是破裂,導絲的再次通過幾乎無可能。但現場44%選擇嚐試介入處理,亦有專家提出應用軟的超滑導絲進行嚐試。
處理:術者嚐試導絲通過失敗,經外科開胸修補搭橋後救治成功。術者總結道,支架斷裂現象雖然少見但後果嚴重,即便是非扭曲血管使用過長支架也應保持警惕。
筆者有感
斷裂原因 支架斷裂最可能原因是支架質量問題,在一些特殊病變使用過長支架是對支架質量的重要考驗,應將結果反饋給廠家,同時也提醒醫師在使用時應對冠脈血管作一評估。根據結構,支架可分為管狀支架和網狀支架,較長的網狀支架在冠脈彎曲處易發生斷裂。一般說來,在橋血管和右冠拐彎處斷裂幾率較高,而且結構設計不同的支架金屬疲勞情況也有差異,過長的支架在血管扭曲處心動周期中能承受的壓力有限,再加上內膜損傷、金屬疲勞等,極易發生支架斷裂。
斷裂發生率 支架斷裂如無臨床症狀和造影隨訪,常常不易被發現,尤其是在X線下支架結構如看不清楚,很難判斷,常需血管內超聲(IVUS)來判明,但IVUS尚未普及,因此也有漏診的可能,所以支架斷裂的發生率應不止韓國不完全統計的 2.6%。
預防及處理 對患者自身的判斷和對支架特性的了解是防止支架斷裂的有效方法,對於支架斷裂但未出現任何症狀的患者應密切隨訪。在斷裂的支架處再置入支架未必是很好的選擇,如因此出現血管閉塞或穿孔,應及時考慮外科修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