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新頒布的四大指南都曆經了一年半以上的編寫及3遍以上的審閱。除查閱大量文獻,反映最新研究進展,指南製訂者們還通過設計一係列簡潔直觀的圖表或提供更具操作性的建議,提升指南的實用價值,並縮小與臨床實踐之間的差距。
一再更新,在變化中不斷進步
診斷與危險分層更新點
證據級別提升:對疑似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脈綜合征(NSTE-ACS)患者,應據病史、症狀、體格檢查、心電圖和生物標誌物結果進行診斷及短期缺血/出血危險分層(Ⅰ/A)。
新增建議:①推薦對所有患者行超聲心動圖評估左室局部和總體功能,以診斷及鑒別診斷;②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患者更適於收入胸痛中心或冠脈護理中心診療(Ⅰ/C);③建議應用風險評分(如GRACE和CRUSADE評分,後者首次獲指南推薦,用於預測大出血風險)評估預後及出血風險(Ⅰ/B);④在可檢測高敏肌鈣蛋白(hsTn)情況下,推薦快速排除流程(Ⅰ/B,圖);⑤當患者罹患冠心病的可能性低至中等,且肌鈣蛋白和心電圖結果不能確診時,冠脈CT可被考慮作為侵入性造影替代手段用於排除ACS(Ⅱa/B)。
藥物治療更新點
口服抗血小板藥:①對所有中、高危缺血事件患者(無論初始治療策略如何,及是否接受了氯吡格雷預處理),推薦替卡格雷(負荷劑量180 mg,維持劑量90 mg/每天2次)(Ⅰ/B);②對首次接受P2Y12抑製劑的患者(尤其糖尿病患者),若冠脈解剖明確且擬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則推薦普拉格雷(負荷劑量60 mg,維持劑量10 mg/d),除非患者具有威脅生命的高危出血風險或其他禁忌證(Ⅰ/B);③對有胃腸道出血或消化道潰瘍病史,及多種其他危險因素(幽門螺杆菌感染、≥65歲、同時使用抗凝藥或類固醇)的患者,推薦雙重抗血小板治療同時聯合質子泵抑製劑(最好勿用奧美拉唑)(Ⅰ/A)。
糖蛋白(GP)Ⅱb/Ⅲa受體拮抗劑:在侵入性治療中不推薦造影前常規使用此類藥物(Ⅲ/A)。
抗凝治療:①因在抗凝方麵具有最佳療效和安全性,磺達肝癸鈉(2.5 mg/d,皮下注射)被推薦使用(Ⅰ/A);②對擬行緊急或早期侵入性治療的患者,尤其出血風險高危者,比伐盧定暫時聯合GPⅡb/Ⅲa受體拮抗劑可替代普通肝素(UFH)聯合GPⅡb/Ⅲa受體拮抗劑的治療方式(Ⅰ/B)。
侵入性評估及再血管化更新點
①侵入性策略(起病後72 h內)適用於症狀反複出現或符合以下至少1項高危標準的患者:主要標準為肌鈣蛋白水平升高或降低,以及ST段或T波出現動態改變;次要標準為糖尿病、腎功能不全[估計腎小球濾過率(eGFR)<60 ml/(min·1.73 m2)]、左心室功能減退(射血分數<40%)、早期梗死後心絞痛、近期行PCI治療、既往行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及GRACE評分為中、高危(Ⅰ/A);②對於GRACE評分>140分或至少符合1項主要高危標準的患者,推薦其早期(<24 h)接受侵入性策略。
其他亮點
新指南將NSTE-ACS處理歸為簡單5步,即初始評估、明確診斷和風險評估、侵入性策略、再血管化治療及出院和出院後,便於記憶;此外,還將疑似ACS患者治療、PCI前抗栓治療及出院措施等歸納為簡要清單,以便醫生檢查治療措施是否符合規範。
中國專家觀點 四川省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 羅俊教授:
指南更新推動診療進步 近年來層出不窮的循證醫學證據是促成NSTE-ACS指南不斷更新的基礎,通過11年間的數次修訂,一些臨床上的“灰色地帶”得以被明確界定。指南更新對於當前所推崇的“循指南醫學”而言意義重大,提供了與時俱進的規範化診療建議,有助於實現共性與個性治療的相互統一與有機結合。
高敏肌鈣蛋白和心髒超聲促進早期診斷 新版指南推薦應用hsTn進行快速排除診斷,但這一檢測技術尚未在國內廣泛開展。由於診斷敏感性高,hsTn能早期發現並識別心肌損傷,從而早期診斷ACS。無獨有偶,心髒超聲也能通過早期發現心髒結構變化進行早期診斷,其價值也獲得了新版指南的認可。上述兩種診斷方法的臨床應用可能促使NSTE-ACS診療策略向著早期診斷、上遊甚至上上遊治療以及改善預後等方麵發展,必將有助於減少嚴重並發症(如心源性休克)的發生。
危險分層利於醫患雙方 出血仍是NSTE-ACS患者麵臨的巨大挑戰,新版指南首次推薦CRUSADE評分用於評估院內出血風險。從表麵上看,危險分層增加了臨床醫生的工作負擔,但醫生每日接診的ACS患者數量相對有限,且危險分層有利於製定更安全的診療策略,從而減少出血帶來的醫患矛盾,故這種醫患雙方均可獲益的危險分層值得推廣應用。
新型抗血小板藥物臨床獲益更明確 PLATO和TRITON TIMI38研究證實了以替卡格雷和普拉格雷為代表的新型抗血小板藥物的療效及安全性,同時將上述兩藥“送入”了新版指南。基於新型抗血小板藥物確實在療效和安全性方麵更勝一籌,出於減少缺血事件和改善預後的目的,使用這些藥物或能給患者帶來更多臨床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