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休克的急性心梗患者不鼓勵主動脈內球囊反搏

作者:高曉方譯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11-08-31

  歐美學者的一項研究(CRISP AMI隨機試驗)表明,與單純經皮冠脈介入(PCI)治療相比,主動脈內球囊反搏(IABC)聯合PCI未能減少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梗死麵積。論文於2011年8月29日在線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IABC可作為心源性休克患者的血運重建輔助治療方法,其在動物模型再灌注前植入時可減輕梗死麵積。此項開放性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共納入337例未伴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前壁STEMI患者。受試者在初始PCI治療前接受至少12小時的IABC治療(IABC聯合PCI),或僅接受PCI治療。主要轉歸指標為以左心室(LV)質量百分比表示的梗死麵積,並在PCI後3至5天通過心髒磁共振成像對其進行測定。次要終點包括6個月時全因死亡率,以及30天時血管並發症和大出血。

  結果顯示,IABC聯合PCI組的初始就診至初始應用冠脈裝置中位時間為77分鍾,單純PCI組為68分鍾(P=0.04)。就平均梗死麵積而言,IABC聯合PCI組與單純PCI組患者之間無顯著差異(41.1%對37.5%;差異4.6%,P=0.06);前者與近端左前降支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評分0或1的患者亦無顯著差異(46.7%對42.3%;差異4.4,P=0.11)。在30天時,IABC聯合PCI組與單純PCI組患者在嚴重血管並發症(4.3%對1.1%;P=0.09)以及大出血或輸血(3.1%對1.7%;P=0.49)方麵無現顯著差異。在6個月時,IABC聯合PCI組與單純PCI組分別有3例和9例患者死亡(1.9%對5.2%;P=0.12)。

述評德國伊爾姆瑙理工大學恩德波帕(Ndrepepa)博士:

  急性STEMI患者的再灌注有效性目前依然不佳,死亡率仍保持在較高水平。IABC首先被應用於心源性休克的治療,然後被用於提供機械性心髒輔助。IABC治療可升高舒張壓,增加冠脈灌注壓,並且可減少左心室後負荷。目前,IABC已被廣泛應用於STEMI合並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治療,但其在高危PCI操作和STEMI中的應用價值仍不甚明確。

  此項研究顯示,在未伴心源性休克的前壁STEMI患者中常規應用IABC未能減少梗死麵積或改善臨床轉歸。既往5項類似隨機試驗亦未能確切評估IABC的臨床轉歸。

  可能的解釋包括如下方麵,植入IABC所需的額外時間增加了梗死麵積,舒張期灌注壓的增加未能引發冠脈血流的增加,以及冠脈血流增加導致心髒收縮性和心肌氧耗增加。此外,初始PCI聯合常規應用溶栓藥物或血栓摘除術是一種相當有效的再灌注策略,輔助介入治療很難進一步取得心肌挽救能力的改善。總體而言,在未伴心源性休克的STEMI患者中不應鼓勵IABC的常規應用。

  鏈接:

  1、Intra-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 and Infarct Siz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Ant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out Shock.

  2、Need for Critical Reappraisal of Intra-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

關鍵字:心肌梗死,主動脈內球囊反搏,PCI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