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藥物治療病例分析1

作者: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管麗華(劉暢整理 管麗華審校)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11-08-19

  

  第五屆全國藥物治療學學術年會於2011年8月13日在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召開,就我國高血壓領域近年來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共同關心和關注高血壓領域的熱點問題和研究新進展、新成果進行了對話,對治療高血壓的藥物研究進展、常見抗高血壓藥物,如β受體阻滯劑、鈣拮抗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ACEI)、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ARB)、利尿劑最新研究成果進行了演講,分析探討了高血壓的合理用藥、聯合用藥,有助於提高高血壓臨床診治水平,進一步提高、促進我國高血壓病的合理用藥。現整理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管麗華教授報告的病例分析,供網友分享。

  一般情況

  患者,女性,65歲,高血壓十餘年。

  既往史:無慢性腎病史,無糖尿病史,無腦梗史,血脂不高。家族史:父母均有高血壓。

  查體:心界不大,心尖部Ⅰ~Ⅱ級收縮期雜音,HR 92 bpm,齊,兩肺未及囉音,肝脾肋下未及,雙下肢不腫,BP:145/90 mmHg。心超:左房增大,室間隔肥厚,輕度二尖瓣反流。

  治療第一階段

  患者於三年前開始服用珍菊降壓片(非處方類降壓藥物,上海地區常用)一粒每日三次,由於當時血壓控製不理想,伴心率較快,加用比索洛爾2.5 mg每日一次。一個月後患者出現嚴重脫發。考慮到該患者為女性,門診查風濕結締組織疾病方麵檢查,結果均為陰性,皮膚科未發現異常。查閱比索洛爾藥物說明書未提到脫發不良反應,但文獻有個案報道口服比索洛爾出現脫發,遂停用比索洛爾,改用倍他樂克25 mg每日兩次,患者脫發症狀得到控製,血壓控製在120~130/70~80 mmHg,HR:80 bpm。

  治療第二階段

  約一年後,患者出現嚴重抑鬱表現,甚至有自殺傾向。心理門診就診,口服帕羅西汀未緩解,失眠症狀嚴重。分析患者口服用藥情況,珍菊降壓片的主要成分是可樂定,可以引發抑鬱症,倍他樂克也可以引起抑鬱症狀。為避免兩藥同時停藥引起血壓波動,根據臨床用藥經驗和文獻報道,考慮可樂定引起抑鬱症的可能性較大,擬定先停用珍菊降壓片,加用纈沙坦80 mg每日一次,與倍他樂克聯用。停珍菊降壓片後患者抑鬱症狀明顯改善,但血壓出現“反跳”,收縮壓波動於160~170 mmHg,甚至達到180 mmHg,出現頭暈症狀。在此用藥基礎上,加用氨氯地平5 mg每日一次,2周後血壓仍然控製不良,收縮壓維持在170 mmHg,再聯合應用利尿劑氫氯噻嗪12.5 mg每日一次,收縮壓仍然在170 mmHg。考慮患者原複方製劑+倍他樂克就能良好控製血壓,患者生活方式未改變,目前4藥聯合仍然無法控製,可能有其他原因。

  可樂定的撤藥綜合征

  珍菊降壓片中主要降壓成分是鹽酸可樂定0.03 mg,氫氯噻嗪5 mg,蘆丁20 mg。鹽酸可樂定是α受體激動劑,直接激動下丘腦及延髓的中樞突觸後膜α2受體,使抑製性神經元激動,減少中樞交感神經衝動傳出,從而抑製外周交感神經活動。可樂定還激動外周交感神經突觸前膜α2受體,增強其負反饋作用,減少末梢神經釋放去甲腎上腺素,降低外周血管和腎血管阻力,減慢心率,降低血壓。倍他樂克屬於β受體阻滯劑。這兩種藥物可合用,但鹽酸可樂定日劑量超過1.2 mg或與β受體阻滯劑聯用時,突然停藥後發生反跳性高血壓的機會增多,增加可樂定的撤藥綜合征危象。因此,與β受體阻滯劑聯用後停藥,應先在1~2周內逐步減量β受體阻斷劑直至停用,再停可樂定,同時加用其他降壓藥物治療。

  此外,可樂定與β受體阻滯劑聯用可能會出現心率減慢的疊加作用,在治療過程前應測定患者基礎心率,並於治療過程中監測心率變化,以免心動過緩或其他意外發生。

  臨床處理

  加用珍菊降壓片1片每日三次,1周後停用氨氯地平,2周後停倍他樂克,之後兩周再停用珍菊降壓片並加用倍他樂克,聯合纈沙坦和氫氯噻嗪治療,密切隨訪血壓。患者血壓逐漸得到控製,目前患者接受倍他樂克+纈沙坦聯合降壓治療,效果良好,血壓控製在120/70 mmHg,HR:70 bpm。

  臨床啟示

  在臨床實踐中,醫師都會關注藥物的常見不良反應。但由於患者存在個體差異,使得少見甚至既往沒有報道過的不良反應發生,需要臨床醫師提高警惕,查閱文獻和同行之間的交流可以獲得珍貴的信息。此外,藥物間的相互作用和撤藥後可能發生的撤藥綜合征也必須加以注意。 

關鍵字:高血壓,藥物,管麗華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