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淺談新房顫動的外科治療

作者: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 孟旭 張曉紅整理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11-07-19

  7月2日,在第15屆中國心律學大會的“心房顫動論壇——導管消融10年來中國醫生的思考”論壇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房顫診療中心的孟旭教授做了題為“淺談新房顫動的外科治療--堅持技術優勢理性規範發展”報告。主要內容如下:

  房顫外科治療的技術優勢

  治療一是把心房內的組織通過切和縫,使房顫折返不能形成;二是隔離肺靜脈,把病灶隔離於心房之外。

  房顫治療的外科技術包括

  1.無縫隙線性消融和全層透壁消融的原則,以保證確切的電傳導隔離。目前外科使用雙極射頻消融係統,使用鉗夾裝置,對組織整體進行消融,效果好,用時短3~5秒。其療效與切割縫合相似。

  2.確切地封閉或切除左心耳,以消除房顫產生的來源。左心耳切除對於降低腦卒中具有潛在的積極意義。左心耳切除或封閉,對於高危患者,包括高齡、存在抗凝藥物監測困難或抗凝禁忌者更具有臨床意義。

  3.去迷走神經化治療是國際研究的熱點方向之一。去迷走神經化是外科射頻消融手術中的常規治療。心外膜是迷走神經節(GPs)的主要分布部位,消融導管難以觸及;該操作可直接暴露於心髒外科手術操作的直視範圍下,無論是常規心髒外科手術或是針對孤立性房顫的微創心髒外科手術,均可順利切除Marshall韌帶及消融GPs。

  縱觀房顫非藥物治療技術,心髒外科手術治療房顫在上述3個層麵形成了明確的技術優勢。這使心髒外科在慢性房顫,特別是已經具有器質性心髒病需要手術治療房顫患者的治療中具有優勢。

  房顫外科治療新亮點:微創射頻消融技術

  外科微創射頻消融術的特點包括:患者平均住院時間約7天。手術中平均出血量30~50 ml,整個手術過程無需輸血。並發症發生率約1.5%。手術費用約為心髒內科導管消融的60%,遠期隨診無卒中及死亡發生。

  我們用微創消融技術治療了200餘例病人,隨訪2年以上,70%以上的病人恢複並維持竇律,陣發性房顫病人可達80%。 

關鍵字:心律,房顫,外科,孟旭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