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在第21屆歐洲高血壓學會(ESH)年會期間,一場中國與歐洲學者交流的專題活動——“ESH中國日——中歐高血壓論壇”,為ESH年會增添了一筆靚麗的色彩。這是《中國醫學論壇報》首次與ESH合作在ESH年會上設立中國專場(China Session),這也成為本屆ESH年會的“壓軸戲”。
本次中歐高血壓論壇由上海瑞金醫院、上海高血壓研究所副所長王繼光教授擔任中方主席,外方主席由ESH學會主席、波蘭格但斯克(Gdansk)醫科大學高血壓與糖尿病學係納爾凱維奇(Narkiewicz)教授擔任。會上,中外專家就“老齡化國度:如何應對高血壓挑戰”這一雙方共同關注的學術問題展開了深入探討。賽諾菲安萬特公司為此次活動提供了全程讚助。
聽:中外專家現身論道
本次論壇共有8位中外學者進行了專題報告。
中國專家
王繼光教授在報告中分析了中國高血壓管理特點,他指出,高血壓高發病率和低控製率、高鈉低鉀飲食、夜間血壓高和低杓型及高卒中發病率和低冠脈事件率,是中國高血壓的顯著特點。這些特點使中國高血壓的病理生理學基礎和相關管理與西方有所差異。王教授重點就這些特點對中國高血壓的治療策略進行了探討。
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牟建軍教授的“鹽攝入量和鹽敏感性對中國高血壓病理生理的影響”研究進一步揭示了中國高血壓的特點。牟教授指出,在膳食鹽中增加鉀與限製鈉攝入一樣,可能是一種合適的高血壓一級預防方法。對高鹽攝入和鹽敏感性高血壓人群,阻斷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係統(RAAS)很重要。RAAS抑製劑ARB和抗容量型降壓藥利尿劑是更優選配伍。
重慶第三軍醫大學大坪醫院祝之明教授報告了“辣椒及辣椒素受體在高血壓中的作用”研究。該研究結果提示,膳食攝入的辣椒可刺激辣椒素受體(TRPV1)活性,通過調節幾種脂肪生成相關的基因可預防肥胖。動物研究還表明,辣椒可降低大鼠動脈血壓、改善血管功能等。這一研究引起在場學者的興趣,人們期待看到更多天然食物帶來心血管益處的試驗證據。
上海瑞金醫院李燕教授報告了“中國24小時血壓監測注冊研究”。該研究顯示,約50%的患者血壓控製在目標範圍內,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可以幫助識別夜間高血壓未控製患者。
北京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張宇清教授的報告則重點介紹了兩項中國高血壓研究——FEVER和CHIEF研究。FEVER研究證實,在中國高血壓患者中進行早期良好的血壓控製,可以有效降低卒中和其他事件發生。正在進行的CHIEF研究將回答不同降壓藥組合是否帶來減少總心血管事件的不同效益,其結果可期。
外國專家
ESH學會主席Narkiewicz 教授作了題為“交感神經係統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OSA)在高血壓中的重要性”專題報告,他分別從交感神經活動效應、OSA與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間的關係及交感神經係統活動過度對血壓和OSA的影響等方麵進行了全麵論述。
ESH秘書處主席、瑞典隆德(Lund)大學醫院Nilsson教授針對臨床普遍關心的高血壓伴糖尿病患者的血壓管理進行了專題報告,他指出,就當前證據而言,收縮壓130~135 mmHg是理想的目標值。本報記者也就此熱點問題對其進行了專訪 請點擊:ESH專家談高血壓伴糖尿病患者血壓管理
ESH工作組負責人、米蘭San Luca醫院心髒科主任帕拉蒂(Parati)教授對本次ESH大會的亮點進行了總結,可以看出,ESH年會在不斷根據臨床醫師的需要調整學術交流內容,以使會議能夠更好地滿足參會醫師的需要。
賀:中國專家入選ESH會員
ESH會員是一種榮譽性身份,需要由專家推薦、在學術領域有一定造詣的專業人員才有資格參選,而並非自由申請。此前,中國大陸隻有王繼光教授一人入選ESH會員。此次,ESH專家委員會在經過認真的資格審查後,批準了中國4位高血壓領域專家加入ESH,成為ESH會員。這4位專家分別是牟建軍教授、張宇清教授、祝之明教授及李燕博士,這4位教授同時也是本次論壇的中方講者。
來自論壇主席的評價
中方主席 王繼光教授
中方主席王繼光教授對此次活動給予了充分肯定。他說,增進中國學者與西方學者的學術交流,對於提升中國專家的學術地位和國際影響力非常重要。這次論壇能夠順利舉辦,《中國醫學論壇報》做了大量工作。感謝賽諾菲安萬特公司所提供的大力支持,還要感謝ESH給予我們的熱情接待。
我們將不斷總結經驗,譬如可以考慮成立專家委員會負責學術交流議題,以使其更有針對性,更好地達到學術交流的效果。
外方主席Narkiewicz 教授
外方主席Narkiewicz 教授談到,這次合作是一個良好的開端。隨後,我們還要與《中國醫學論壇報》和中國專家進行更多的合作與交流。生活方式的改變使中國麵臨著高血壓發病逐年增高的問題,這與歐洲前些年所處的境地有很多相同之處。這次中國專家帶來了他們的研究和學術觀點,對於我們是一次很好的了解中國的學習機會。這幾年,參加ESH會議的中國醫生逐年增多,我們希望能聽到更多來自中國學者的聲音,也希望中國醫生繼續關注ESH大會,並歡迎有更多的中國醫生參加ESH大會。
(記者 朱鴿昀 發自意大利米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