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PCR:關注複雜病變的治療策略

作者: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 周玉傑 申華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1-05-31

inserted image
 

  左主幹病變:選擇PCI還是CABG

  近年,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和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都有了新進展。PCI從裸支架發展到藥物塗層支架;CABG從體外循環下發展到不停跳,大大降低了主要不良心髒事件(MACE)發生率。關於無保護左主幹病變血運重建策略選擇,美國、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國的介入專家和心外科專家在 EuroPCR會議上展開了激烈辯論,為與會者帶來了一場酣暢淋漓的學術爭鳴。

  在EuroPCR大會的慢性完全閉塞病變(CTO)專場中,實用的手術轉播演示和現場專家的熱烈討論,從如何選擇是否開通血管、術前注意研究冠脈造影結果的重要性和保障治療成功的要素幾方麵,為與會者提供了寶貴的臨床經驗。

  兩種策略的安全性、有效性

  迄今為止,已有大量臨床試驗結果支持PCI治療左主幹病變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SYNTAX研究亞組分析結果顯示,PCI組患者術後2年再次血運重建率略高於CABG組患者,但並無統計學差異;但3年隨訪結果使得這種差異出現了統計學意義,PCI組患者再次血運重建率顯著高於CABG組患者(20%對11.7%)。因為PCI是處理病變血管段,而CABG不僅處理罪犯血管,也預防其他冠脈病變。然而,總體而言,PCI治療無保護左主幹病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結果可令人接受。MAIN-COMPARE注冊研究結果提示,應用血管內超聲(IVUS)方法評價病變及支架置入後貼壁情況,可顯著降低左主幹病變患者死亡率(16%對4.7%)。

  目前,對於無保護左主幹病變的對比研究結果僅是術後1~3年的臨床隨訪結果,兩種治療策略具有相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臨床隨訪時間短,證據不夠充分,我們期待5年、10年的臨床隨訪結果!

  專家小組討論選擇合理方案

  無保護左主幹治療選擇PCI還是CABG與患者情況和冠脈解剖關係很大。東卡羅萊納大學心髒學院奇特伍德(Chitwood)教授提示,目前患者對PCI和CABG近期及遠期相關風險及利弊並不十分了解,以至於在決定治療策略時易受多方麵因素影響。目前在歐洲,64%患者的治療策略是由介入科醫生推薦,顯著高於美國心髒病學會/美國心髒學會(ACC/AHA)指南推薦。Chitwood教授指出,對於複雜左主幹病變,應在術前進行專家小組討論並選擇合理方案。

  指南更新潛在影響策略選擇

  左主幹治療策略選擇與冠脈病變範圍(是否為多支病變)、病變特點(末端是否受累、鈣化程度等)及患者臨床特征(年齡、射血分數、腎功能)等緊密相關。

  2005年,歐洲心髒病學會(ESC)將無保護左主幹病變PCI治療列為Ⅱb類推薦(證據水平C);直至2010年,ESC指南將無保護左主幹病變、3支病變CABG治療列為Ⅰ類推薦(A級),而PCI列為Ⅱa類(B級)。

  從衛生經濟學效益看左主幹病變策略選擇

  心外科專家認為,從衛生經濟學角度評判,由於大多數左主幹病變合並多支血管病變,PCI隻是針對靶病變進行血運重建,而對左主幹合並彌漫性多支血管病變患者而言,CABG性價比略高。然而,由於PCI具有患者術後住院時間短,恢複快等優勢,使得部分歐洲國家PCI比例高於CABG,且與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呈現一定線性趨勢。

  最後,此次辯論主席威墨-格雷納克(Wimmer-Greinecker)教授提出,此次爭鳴旨在為介入和心外科醫生提供左主幹病變策略選擇的資深評論,為臨床醫生揭示患者心聲,為最新臨床試驗結果公布與交流搭建良好平台。2組專家分別總結了各自對無保護左主幹病變治療策略選擇的觀點:無論是內科介入還是外科手術,殊途同歸,我們需要找到具有最佳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治療方法,最大程度改善患者預後、縮短術後康複時間,降低死亡率。 

關鍵字:左主幹病變,PCI,CABG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