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全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顯示,我國18歲以上成人的高血壓患病率為18.8%,預計全國有1.6億高血壓患者,但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和控製率僅為30.2%、24.7%、6.1%。
患者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是診療過程中的關鍵一步,關係到一切後續治療,但有近七成高血壓患者不知道自己患病,這是高血壓及其他心血管病防治工作的一大難題,需要我國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中的中堅力量——心內科醫師——積極倡導和執行心血管危險因素的篩查和預防工作。然而,心內科醫師在忙於臨床工作、傳播健康理念時,對自身的心血管健康狀況卻不夠關心。
最近國內一項研究對中國內地31個省份、386家醫院的心內科醫師調查後發現,13.1%的心內科醫師患有高血壓,其治療率與1999年我國大中型醫院門診高血壓抽樣調查結果相比沒有顯著差異,此結果令人震驚(圖)。
英國曆史上曾將吸煙作為紳士風度的象征,但隨後發現75%的吸煙醫生在70歲前喪命,於是醫生成為控煙率最高的示範人群。美國心內科醫師現在基本戒煙,美國冠心病死亡率每年遞減2%。但此項國內研究發現,29.8%的男性醫生吸煙(重度吸煙率為6.9%),分別有78.7%和41.5%的男性、女性醫生有至少1項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顯著異常;35.7%和13.6%的男性、女性醫生的10年冠心病絕對風險≥5%;35.44%的醫生超重或者肥胖。
造成上述現狀的原因有很多。首先,醫生以腦力勞動為主、靜坐生活方式、體力活動較少、超重和肥胖比例較高,這些因素均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其次,醫生常年處於高強度工作狀態之中、精神高度緊張、生活作息規律性差,造成醫生忽視對其自我健康的管理;再次,目前緊張的醫患關係使醫生身心疲憊,使其健康血壓狀況雪上加霜;最後,國內外學術界對執業從醫人群的血壓健康管理均缺乏關注,現有文獻中僅有寥寥數篇報道涉及該人群的高血壓和其他心血管疾病風險情況。
心內科醫師對自身心血管健康狀況的了解和認識程度,不僅對保障個體健康和國家醫療衛生力量非常重要,而且將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患者和公眾的認識行為,關係到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成效。
作為心內科醫生,以下是您可以做到的:
● 了解自身危險因素,即吸煙、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腰圍增粗。做好危險因素的自查自檢、提高知曉率,是保障健康的開始。
● 做到零吸煙、血壓<140/90 mmHg、總膽固醇水平<5 mmol/L、空腹血糖水平<6 mmol/L、控製腰圍(男性<90 cm,女性<85 cm)。
● 要求您的患者牢記上述危險因素和自身目標值。
● 提高對運動的認識,擠出時間來增加運動量、減輕體重、減少靜坐帶來的不利影響;
● 敦促和協助您的患者製定運動計劃、合理運動、保持健康。
● 提倡自我減壓、放鬆心情、減輕心理壓力、擁抱健康生活。
中國心內科醫師應率先管理自身健康,從我做起,從今天做起!
美國心髒學會(AHA)推出高血壓健康風險計算器
隻需幾分鍾,高血壓相關疾病風險即可知!
點擊以下網址,知曉您的高血壓及其風險評估:
http://www.americanheart.org/beatyourrisk/en_US/main.html
(本版整理 劉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