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的一項全國性隊列研究表明,在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中,即便是短期應用非類固醇類消炎藥(NSAID)亦與死亡和再發心肌梗死危險升高相關。在此類人群中,無論短期或長期應用NSAID均應慎重對待。論文於2011年5月9日在線發表於《循環》(Circulation)雜誌。
盡管非類固醇類消炎藥NSAID在明確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禁忌應用,但仍有許多患者接受短期NSAID治療。目前對NSAID治療持續時間和心血管疾病危險的相關性尚知之甚少。此項研究納入了1997至2006年間因首次心肌梗死而住院的30歲以上患者,並確認了其後續的NSAID應用情況;資料通過丹麥全國住院登記係統和處方係統得知。利用多變量時間分層的Cox比例風險模型對依據NSAID治療持續時間的死亡和複發心肌梗死危險進行分析。
共有83677例患者被納入研究,其中42.3%在隨訪期間接受了NSAID治療。共出現35257例死亡或再發心肌梗死。總體上,在治療開始時NSAID治療與死亡或再發心肌梗死危險升高顯著相關(危險比1.45),並且此危險在治療全程始終存在(危險比1.55)。對各種NSAID分析顯示,傳統NSAID雙氯芬酸鈉與最高的危險相關(危險比3.26)。
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