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美國心律學會(HRS)電生理學論壇在第十三屆中國南方國際心血管病學術會議期間召開,該論壇以“心髒猝死的危險分層和預防”為主題,由吳書林和呂斐教授擔任執行主席,邀請了國外多位從事相關領域臨床和基礎研究的著名專家進行報告,同時召開了高層研討會。
日本東京醫科牙科大學、亞太心律學會主席Masayasu Hiroka教授指出,從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有9835例患者接受了裝置(ICD、CRT-P/CRT-D)置入治療,其中置入式心律轉複除顫器(ICD)占65%,一級預防占置入ICD患者的25%。與二級預防組相比,一級預防組缺血性心髒病(IHD)較少,而擴張型心肌病(DCM)、肥厚型心肌病(HCM)和布魯戈登(Brugada)綜合征較多,LVEF更低,紐約心髒病學會(NYHA)心功能分級更高。Brugada綜合征的一級預防率最高,占總置入數的50%,其次是DCM和HCM,但後兩者有增加趨勢。
此外,對873例患者的隨訪結果表明,年齡大於75歲、置入目的(二級或一級預防)和LVEF是死亡和室速/室顫(VT/VF)的獨立預測因子,其中年齡和LVEF是無任何原因死亡的決定性因素,而置入目的和LVEF是無VT/VF的決定性因素。在一級預防中,無任何原因的死亡和VT/VF的發生獨立依賴於LVEF,LVEF≤50%較>50%的患者更易發生危險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