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話“心”健康:關注婦兒

作者:陳婕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1-04-15

  2011年4月7日,距美國心髒病學會(ACC)年會落幕僅2天,第13屆中國南方國際心血管病學術會議(南方會)就在春意盎然的羊城廣州拉開了帷幕,頗有些“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意味。

  雖然兩者的規模和影響力尚有差距,但目標是相同的:深入交流心血管領域熱點話題,不斷提高心血管疾病防治水平。

  這是記者第3次參與南方會現場報道,實用性與前沿性兼備是本屆南方會留給記者的總體印象,希望通過C3~C5版報道來呈現上述特點。

關鍵詞 關注婦兒

妊娠高血壓的合理治療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妊高征)作為孕婦特有的疾病,在臨床上並不少見,是心內科醫生會診時經常麵對的問題。由於中、重度妊高征嚴重威脅母嬰健康甚至生命,及時合理的治療顯得尤為重要。在首屆廣東省高血壓及相關問題論壇中,來自深圳市第四人民醫院的張新霞教授對妊高征的血壓控製提供了係統且實用的建議。

原則及治療時機降壓治療以不影響心排出量、腎血流及胎盤灌注為原則。一般當舒張壓≥100 mmHg或平均動脈壓≥130~140 mmHg時應考慮啟動降壓治療,從而預防腦血管意外。

藥物選擇及用法與一般高血壓的治療藥物有諸多不同,詳見圖1。

inserted image

藥物比較不同β受體阻滯劑的治療地位有所不同:拉貝洛爾副作用相對較小,是公認的一線藥物;阿替洛爾可能限製小兒發育,故應避免使用;其他β受體阻滯劑也不作為首選。此外,不同鈣通道阻滯劑(CCB)的治療地位也有差異:硝苯地平因證據充分成為治療首選;氨氯地平缺乏相關研究,故應避免使用;其他CCB(如尼卡地平、伊拉地平、非洛地平和維拉帕米)僅獲得初步研究證據。

  張教授在報告中還指出了妊高征治療中除降壓之外的其他重要措施,以及降壓治療的未來研究方向,包括通過大樣本研究確定輕度妊高征的最佳起始治療水平,新型降壓藥物的應用,以及進行納入產婦和新生兒聯合終點的大樣本研究。

小兒先心病介入治療的合適時機

  近期,中央電視台對新疆先天性心髒病(先心病)患兒來京進行免費手術的“心蕾工程”進行了追蹤報道,使先心病成為了社會焦點。事實上,先心病是一類發生率較高的出生缺陷(約6‰~8‰),我國每年新增患兒15~20萬例左右。介入性導管術憑借創傷小、效果好、住院時間短、並發症少的優勢在先心病治療中的地位不斷提高。目前,根據對多個大中心數千例患者的統計結果顯示,我國先心病介入治療成功率為98.1%,並發症為2%,死亡率為0.06%,達到發達國家最高水平。在當代心髒病學進展2011專場中,廣東省心血管病研究所錢明陽教授歸納了常見先心病介入治療的適應證與非適應證,而這些均是介入治療發揮效果的前提。

動脈導管未閉(PDA)適應證:年齡>6個月,體重>6 kg,PDA直徑>2 mm;單純PDA患者或PDA合並其他可應用介入治療的先心病;若兒童PDA直徑>5 mm或成人>8 mm,則為大PDA,易合並肺高壓,若為動力性肺高壓,可行介入治療。

  非適應證:年齡<6個月,合並肺高壓的小嬰兒應接受外科手術治療;年齡<1歲,PDA直徑<2 mm者,可暫不進行治療,隨訪至1~2歲;當大PDA合並重度肺高壓時,可嚐試進行介入治療;若封堵PDA後,肺動脈壓力不降反升,則為介入治療禁忌證。

房間隔缺損(ASD)適應證:年齡>3歲,體重>10 kg;單純ASD患者或ASD合並其他可用介入治療的先心病患者;房間隔(IAS)最大伸展徑>ASD缺損口直徑+14 mm;上下腔緣及房頂緣≥5 mm,二尖瓣緣≥7 mm;若缺損口與主動脈根部距離為0,則需選用大一號的封堵器。

  非適應證:3歲以內的ASD患兒,若心功能及生長發育受影響,則需及早進行外科手術治療;若以上4個邊緣不能達到要求,尤以下腔緣和二尖瓣緣為甚,則不適合進行介入治療;原發孔ASD和ASD合並梗阻性肺高壓為介入治療禁忌證。

室間隔缺損(VSD)適應證:年齡>3歲,體重>12 kg,VSD直徑2~12 mm;膜周部和肌部VSD;術後殘餘VSD、心梗後VSD和外傷性VSD;VSD與主動脈瓣距離>2 mm,且主動脈瓣無反流及脫垂。

  非適應證:大VSD合並中度以上肺高壓,應在1歲以內盡快接受外科手術;若年齡<3歲,VSD直徑<3 mm,則可隨診觀察;對於幹下型VSD和與主動脈瓣無距離的VSD,不適合進行介入治療。

肺動脈瓣狹窄(PS)適應證:任何年齡均可;單純PS患者或合並其他可用介入治療的先心病患者;肺動脈跨瓣壓力階差>30 mmHg。

  非適應證:肺動脈跨瓣壓力階差<30 mmHg;PS合並其他不能用介入治療的先心病患者;肺動脈瓣發育不良,肺動脈瓣環發育不良或狹窄。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主任委員胡大一教授在心血管病臨床國際論壇上用“河的一岸很精彩,河的對岸很無奈”來形容先心病治療技術的蓬勃發展與我國先心病患兒因貧困或醫療條件受限而無法得到及時診治的現狀。胡教授呼籲廣大心血管醫生多關注西部地區先心病患兒的診療困境,並鼓勵部分大醫院的醫生積極投身誌願者行列,為西部培養更多能勝任先心病手術的醫生,從而使患兒得到就地診療。

  ■圖說南方會

inserted image

■記者感悟

角色轉換

  當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馬長生教授以“心房顫(動)”3個字開始題為“心血管病預防的基本概念”的大會報告時,馬教授自己也笑了。作為一名多年從事心律失常診療的專家,近年來開始“轉型”推廣心血管預防理念,確實需要角色轉換的過程。不過正如馬教授報告中提及的2個數據(我國未來20年心血管事件將增加50%,而我國與美國的經濟差距為100年)反映的我國國情那樣,在未來10年甚至20年內,非社區醫生仍是心血管疾病預防戰線的中流砥柱。因此,知曉理想的心血管健康狀態並掌握危險因素的合理幹預手段,無疑是包括馬教授在內的每一名心血管醫生的職責所在。

關鍵字:南方國際心血管病學術會議,妊娠高血壓,小兒先心病,介入治療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