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會議亮點回顧

作者:劉暢 王娣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1-04-08

 

   inserted image 

  inserted image

   inserted image 

  ACC年會的最後一天下午,心髒病學各領域專家代表分別用5分鍾時間對本領域內容進行了簡要回顧。記者結合此前的報道內容,查缺補漏,盡可能為您全麵呈現ACC年會之精彩。  

  心肌缺血與梗死

  桑賈伊·考爾(Sanjay Kaul)教授在總結中指出,有學者在本屆會議上介紹了一種用於評估穩定性缺血性心髒病(SIHD)患者長期預後的新風險預測工具——COURAGE 風險評分(COURAGE Risk Score)。這種新的風險預測工具使臨床醫生客觀評估SIHD患者的長期預後成為可能,並可能有助於對SIHD患者進行危險分層,進而實施個體化治療。然而,該風險評分工具的有效性還需要更多研究加以驗證。

  在當今治療密集化的時代,對穩定的非罪犯血管進行積極介入幹預能否預防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發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本屆會議上有研究結果顯示,對多支血管進行經皮冠脈介入(PCI)更常見於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與僅對罪犯血管進行PCI相比,多支血管PCI治療會升高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死亡風險,而降低NSTEMI患者死亡風險,並與早期死亡曲線偏移相關。

  此外,有學者對NSTEMI患者的出血與缺血風險平衡問題進行研究後得出以下結論:在臨床實踐中,住院出血與病死率變異性較大;相當一部分NSTEMI患者(約40%)住院病死率和大出血風險較高,這些患者往往未能接受規範化治療或在急性期接受導尿處理,並極有可能接受了過量的抗栓藥物治療;NSTEMI患者作為高危人群,臨床醫生對其進行的所有診療行為最終均要為優化疾病預後這一目標而服務。

  血脂異常

  沙拉·西爾納(Sara Sirna)教授在血脂異常專題的總結中指出,血脂譜仍是當前評估患者血脂水平的金標準。血漿載脂蛋白B(Apo B)水平可作為中、高危心髒病患者血脂水平評估指標,脂蛋白(LP)a可作為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的血脂評估指標。低密度脂蛋白(LDL)顆粒的數量而非體積對粥樣硬化性疾病的發展更為重要。高甘油三酯(TG)仍然是治療血脂異常的主要靶標。

  值得一提的是,具有上調高密度脂蛋白(HDL)功能的新藥已經出現,具有一定臨床應用前景,但目前未上市,尚處於實驗室研究階段。此外,全美膽固醇教育計劃(NCEP)指南修訂和煙酸聯合他汀升高HDL(AIM-HIGH)研究結果即將出爐,均令人期待。

  心功能與心力衰竭

  赫克托·文圖拉(Hector Ventura)教授總結了心功能與心力衰竭部分的主要研究結果。

  有學者從基因水平糾正S00A1蛋白表達,從而成功修複了心肌細胞功能。幹細胞治療是逆轉心衰細胞的新手段,有研究證實,修複心衰細胞可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室功能、生活質量和生存情況。治療急性心功能失代償的新藥已經出現,有助於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室功能、生活質量和生存情況。

  STICH研究共入選1212例左室射血分數≤35%、可接受冠脈旁路移植術(CABG)的患者,隨機予以藥物治療或在藥物治療基礎上進行CABG。該研究的主要終點為全因死亡率,次要終點包括心血管死亡率、全因死亡率或心血管原因住院率。研究結果表明,單純藥物治療組全因死亡率為41%,CABG組死亡率為36%,風險比為0.86(P=0.123),兩組校正後的心血管死亡率分別為33%和28%。在全因死亡或心血管原因住院方麵,藥物治療組為68%,CABG組為58%,風險比為0.74。兩組間主要終點(全因死亡率)無顯著差異。與藥物治療組相比,CABG組患者心血管死亡率、全因死亡率或心血管原因住院率均較低。該研究同期在線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熱點

  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風險是一個爭議頗多的熱點話題,4月4日的專題會場對此進行了饒有趣味的探究和討論,其目的似乎不在於(也不能)給出標準答案,而是引發更深入的思索。

  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風險

  問題多於答案

  血脂管理,如何優化?

  講者凱拉(Khera)針對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管理提出了探索意義的“路線圖”(圖4)。

   inserted image

  血壓控製:降到多低?

  講者庫珀·德霍夫(Cooper-DeHoff)認為,美國高血壓預防、診斷、評估與治療聯合委員會第7次報告(JNC 7)將伴糖尿病高血壓患者的降壓目標值定為130/80 mmHg,其缺陷在於“一刀切”,未根據患者不同年齡及心血管風險製定個體化降壓目標,且並獲得現有研究證據的充分支持。

  例如,關於強化血壓控製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發生率,ACCORD研究並未得出肯定結論,盡管研究並非旨在檢驗現行JNC指南,但鑒於<120 mmHg的目標都未帶來獲益,聲稱<130 mmHg優於<140 mmHg難有說服力。INVEST研究表明,與常規控製(130 mmHg≤收縮壓<140 mmHg)相比,嚴格控製(收縮壓<130 mmHg)未改善心血管轉歸,且死亡風險增加。

  Cooper-DeHoff認為,基於現有證據,伴糖尿病的高血壓患者總體目標值仍應設定為<140 mmHg,對卒中高危人群(既往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定為120~130 mmHg,對冠心病患者謹慎降至<130 mmHg。她對預計2012年春發布的JNC8作出“猜想”:總體目標值回歸140/90 mmHg,同時基於年齡/風險有所區別,對較年輕、低危患者定為<130/80 mmHg,而對高齡、高危患者定為<140/90 mmHg。

  

關鍵字:ACC,現場報道,亮點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