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試驗結果開啟臨床新視角

作者:韓瑩瑩 整理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1-03-24


  最新臨床試驗發布專場是今年CIT會議的重量級學術專場。經專家評審,本次大會共選出5項高水平的最新臨床試驗,內容涉及術式選擇、中成藥研究和支架比較幾個方麵。《循環周刊》在第一時間為您展現5項研究和現場專家討論的精彩內容。

JETSTENT、DKCRUSH-Ⅳ 術式選擇新證據

  JETSTENT

  使用AngioJet裝置進行血栓切除術具有一定優勢,較人工血栓抽吸更為有效。

  JETSTENT研究納入501例發作12小時內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將其隨機分入血栓切除術聯合支架置入組(RT)與直接支架置入組(DS)。結果顯示,2組患者分別有85.8%和78.8%30分鍾ST段消退≥50%(P=0.043);與DS組相比,RT組患者1、6和12個月死亡、心肌梗死(MI)、靶病變血運重建(TLR)、卒中和主要不良心髒事件(MACE)複合終點發生率顯著較低。報告者羅德裏格斯(Rodriguez)認為結果支持對於存在血栓的STEMI患者常規使用血栓切除術。

  現場專家熱議 梅赫塔(Mehta)指出,該結果為存在血栓的STEMI患者提供了治療選擇,但患者數量較少,隨訪時間尚須延長,故不能確定切除術安全性,以及是否可將其作為常規推薦。斯米特斯(Smits)認為,在選擇該裝置行血栓切除時,應根據血栓程度選擇患者。韋恩斯(Wijns)則指出,目前指南未將機械血栓抽吸作為常規推薦(Ⅱa類),在2010年歐洲血運重建大會(EuroPCR)上,一項大型隨機研究也報告了血栓切除術的優勢,隨著這2項研究的發布,我們應開始對血栓抽吸和切除2種方法作深入比較。

  DKCRUSH-Ⅳ

  對於治療冠狀動脈真性分叉病變,雙對吻擠壓(DKCRUSH)支架(DK)策略較即興支架(PS)策略顯著改善分支血管血流儲備分數(FFR)。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南京第一醫院葉飛教授報告的單中心、前瞻性、隨機對照DKCRUSH-Ⅳ研究納入68例冠脈真性分叉病變患者,定量冠狀動脈分析(QCA)顯示,2組患者主要血管和分支血管直徑急性獲得和晚期丟失均無顯著差異。在充血狀態下,2組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後FFR均有提高,但無顯著差異。DK組患者較PS組術後急性FFR獲得顯著較高(0.18對0.12)。8個月時DK組與PS組患者主要血管FFR(0.92對0.90,P=0.297)和FFR丟失(0.003對-0.03,P=0.086)均無顯著差異,而分支血管FFR(0.93對0.87,P=0.007)和FFR丟失(-0.002對-0.06,P=0.037)差異顯著。相關性分析顯示,FFR與主要血管最小直徑(MLD)正相關。

現場專家熱議塞呂(Serruys)指出,該研究介紹了“FFR丟失”的新概念,並提供了評價分叉病變療效的生理學新視角,揭示了FFR作為指導分叉病變PCI指標的可行性,可能成為分析分叉病變治療策略的一種方法。他建議研究者描述分叉病變類型,並根據FFR水平進行功能分類,提供QCA具體算法,並詳細介紹DKCRUSH技術的應用和效價比等。他同時指出,研究並未識別影響雙支架策略的混雜因素。Serruys提及,對於主要血管支架置入後是否須置入第2個支架,觀點並不一致。Nordic分叉研究認為,如果MI溶栓試驗(TIMI)血流<3級,則須擴張分支,若擴張後TIMI=0則行分支支架置入;德國分叉病變研究(BBK)認為,存在限製血流的夾層或剩餘狹窄≥75%時須置入第2個支架;CACTUS研究認為,剩餘狹窄≥50%、存在B型或更嚴重夾層、TIMI≤2級時須置入第2個支架;BBC ONE研究則認為,TIMI<3級、分支口持續擠壓(<70%)、存在分支閉合風險或分支夾層>A型時須置入第2個支架。他認為,我們需要FFR評估分叉病變的數據以幫助進行術式決策、臨床監測及急性和晚期療效評估。  

MICD-STEMI PCI

  中成藥幹預介入新嚐試

  MICD-STEMI PCI

  複方丹參滴丸可改善STEMI患者PCI圍手術期的心肌血流灌注。

  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李廣平教授報告的MICD-STEMI PCI研究,是國內首項較大規模的中成藥應用於介入治療的多中心臨床試驗。研究連續入選500例首次發作並接受直接PCI的STEMI患者,將其隨機分入複方丹參滴丸(冠脈造影前口服20粒;造影後口服10粒、每日3次,30天)組和對照組。30天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複方丹參滴丸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顯著較高,室壁瘤發生率顯著較低,PCI術後和住院期間心律失常發生率顯著較低,2組患者其他臨床事件發生率無顯著差異。

現場專家熱議蘇裏亞普裏那塔(Suryapranata)認為,還需要進行更長期隨訪研究以證實該結果,在該研究中,更應說複方丹參滴丸是發揮二級預防作用,而不是對直接PCI的一種急性幹預手段;他還指出,該研究對心律失常的定義還不是很清楚;此外,從患者發病到接受直接PCI的時間看,複方丹參滴丸組為9小時,可能不能被認為是急診PCI。Wijns在評論中指出,盡管他並不清楚這一複方製劑中的具體有效成分,但將來用於臨床研究的新藥應該是來源於傳統藥物,對於已確認臨床有效的中藥,如果可能應確認其活性成分,並根據活性成分來研製新藥。

  主要研究者李廣平教授在會後接受本報采訪時也指出,該研究的局限性在於隨訪時間較短,延長隨訪時間的後期結果將更有意義。

NOYA Ⅰ、CREST-MI

  支架優劣新比較

  NOYA Ⅰ

  就治療冠狀動脈病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言,NOYA可降解塗層雷帕黴素洗脫支架不劣於Firebird-2永久塗層雷帕黴素洗脫支架。

  阜外心血管病醫院高潤霖院士報告的這項多中心、單盲、隨機對照NOYA Ⅰ研究納入全國16家醫院300例患者,將其隨機分入NOYA和Firebird-2支架置入組。結果顯示,2組患者9個月支架內晚期管腔丟失(主要終點)分別為0.11 mm和0.13 mm(非劣效P值<0.0001),病變節段內再狹窄發生率(次要終點)分別為4.2%和3.7%(P=0.8);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MI和TLR)發生率(均為4.7%)和靶病變失敗率(TLF)無差異(均為4.7%),且2組患者均無支架內血栓形成。

現場專家熱議就該支架的生物塗層降解速率問題,Smits認為,NOYA支架塗層可在30天內降解90%以上,且晚期管腔丟失較低是該研究的亮點;基爾坦(Kirtane)認為,雖然NOYA支架塗層30天降解比例較高,但或許不能得出這一快速降解與臨床意義之間的相關性,還需要較長時間、較大規模的研究加以驗證;金(King)認為塗層快速降解可能更有助於縮短氯吡格雷給藥時間,降低出血風險。就該支架有效性而言,蘭斯基(Lansky)表示,對有效性更應側重於長期作用評估,該研究數據雖證明了NOYA支架的非劣效性,但未有力證明其改善TLR等方麵的有效性,我們尚需要前瞻性隨機研究加以驗證。

  李廣平教授接受本報采訪時指出,盡管生物可降解支架被大規模用於臨床還需要時間,但可能是未來的重要發展方向。支架置入後再狹窄、貼壁不良和血栓形成等問題均不可回避。生物可降解支架經降解不再殘留於置入部位,可能真正解決上述問題。因此,盡管臨床尚未大規模推廣,但關於生物可降解支架的研究極具價值。

CREST-MI

  在我國接受急診PCI的STEMI患者中,Cypher和Endeavor 2種藥物洗脫支架(DES)同樣安全有效;但患者入院至球囊擴張時間尚待縮短。

  北京朝陽醫院王樂豐教授報告的這項多中心、前瞻性、隨機對照CREST-MI研究首次在接受急診PCI的STEMI患者中比較了2種DES。研究納入875例12小時內接受急診PCI的STEMI患者,將其隨機分入Cypher和Endeavor支架置入組。結果顯示,2組患者6個月MACE的複合終點(包括心源性死亡、MI和TLR)發生率無顯著差異(3.5%對4.5%,P=0.48),支架再狹窄發生率無顯著差異(0.2%對1.1%,P=0.09),支架內血栓發生率無顯著差異(0.5%對0.4%,P=0.96)。此外,該研究也發現,STEMI患者從入院至球囊擴張的平均時間為119.2分鍾,52.36%的患者在90分鍾以上,提示我國急診通道模式尚需進一步改善。王教授指出,該研究的1年隨訪結果將更有意義,值得期待。

  現場專家熱議 Suryapranata認為,該研究得出這一結論並不意外,患者入院到球囊擴張時間並不是較大問題,可以改善;Smits認為,仍須關注DES的晚期支架內血栓形成問題。

關鍵字:CIT,試驗結果,精粹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