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血壓“軌跡”,下移防治窗口
血壓“軌跡”是指高血壓及靶器官(心、腦、腎)損害雖主要表現在成年期,但源於兒童青少年期。
越來越多研究表明,中輕、中度血壓升高的兒童青少年已不罕見,他們更易發展為成年高血壓,並較早出現靶器官損害。如血壓偏高的11歲兒童主動脈脈搏波傳導速度(PWV)即顯著加快,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cIMT)增加且出現早期軟性斑塊;10%~40%的高血壓兒童有左心室肥厚。隨著對血壓“軌跡”的認識,兒童青少年期預防高血壓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日益凸顯,“下移”防治窗口是遏製高血壓上升趨勢的治本之策。
我國兒童青少年高血壓流行特征
根據近10年部分省市調查結果,一次性篩查出學齡前兒童和學齡兒童的高血壓患病率分別為2%~4%和4%~9%;如經3個時間點複測,學齡前兒童和中小學生高血壓患病率則分別降至1%以下和2%~3%,青春期青少年患病率接近4%。
我國兒童高血壓分布特征呈現男高女低、北高南低、農村高於城市的特點。
兒童期肥胖不容忽視
兒童原發性高血壓與肥胖密切相關,50%以上高血壓兒童伴有肥胖。自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國兒童超重、肥胖率全麵升高,近20年大城市學齡兒童超重及肥胖率升高了4~6倍,較發達國家流行早期更為迅猛。肥胖兒童高血壓患病率是體重正常兒童的數倍至數十倍,且發胖越早、時間越長,高血壓風險越高。兒童期(特別是青春期)肥胖的兒童更易發展為成人肥胖。Cheung等隨訪42年的研究顯示,兒童期體質指數(BMI)與中年後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獨立正相關。兒童期肥胖還是成人高血壓的最強預測因子之一。
宮內營養不良、發育遲緩值得關注
來自不同種族和地區人群的研究顯示,出生及1歲時體重與生命各階段血壓水平均顯著負相關。筆者對60年前出生的一組隊列隨訪發現,低出生體重(LBW)嬰兒中年高血壓風險是出生體重正常者的4倍,與成年肥胖的協同作用導致高血壓風險升高20餘倍。研究顯示,LBW者分別占我國目前心血管病、糖尿病和高血壓患者的10%、33%和50%。因此,我們不僅要關注兒童肥胖,也要重視育齡婦女貧血、LBW和營養不良等所致的嬰幼兒生長發育遲緩。我們須注意在改善這些兒童營養、健康和體格發育水平的同時,防止過度追趕生長(兒童、少年乃至成年高血壓的重要危險因素)也是需要急迫解決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