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耶魯大學一項研究顯示,在使用心血管疾病一級預防藥物時,與其益處相比,藥物所致不良反應對老年人用藥意願的影響更大。這提示,有關老年用藥的臨床指南及實踐均應同時關注藥物的利和弊。論文2月28日在線發表於《內科學年鑒》(Ann Intern Med)。
研究者對356名社區老人進行了麵談,詢問其對使用心梗一級預防用藥的意願。問題涉及此類藥物的預防作用及所發生不良反應的種類與程度。
結果為,若用藥可使每100人中的6人免於發生心梗 (約為目前所用藥物的平均受益水平),88%的受訪者表示願意用藥;若告知受訪者獲益人數減至3人,其中仍有82%願意用藥;若告知受訪者獲益人數上升至10人,之前不願用藥者中有17%表示願意用藥。相反,若用藥雖可達平均受益水平,但卻會伴輕度疲乏、惡心和思維混亂,則48%~69%的受訪者表示不願用藥;若不良反應會影響日常生活能力,則僅有3%的受訪者表示願意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