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髒病的幹細胞治療:困惑與嚐試

作者: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 周玉傑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1-03-08

  目前冠心病治療仍僅限於恢複灌注和挽救缺血心肌,對壞死心肌修複仍無有效策略。心肌幹細胞移植給冠心病治療帶來新曙光,其臨床益處和可能機製如右圖,但該療法仍處於臨床前研究階段,許多問題仍須探討。

  安全性

  移植後心律失常或支架內再狹窄,移植中微循環栓塞,心髒腫瘤,外周血幹細胞的動員、分離及回輸時患者的反應等與移植細胞種類及移植途徑相關。

  細胞移植引發心律失常多見於骨骼肌幹細胞移植,及經心內膜或心外膜注射。因經靜脈途徑移植細胞彌散於全身器官,導致心肌內能歸巢的幹細胞數量極少,且移植細胞易造成其他器官微循環栓塞。另外,移植的幹細胞有多向分化潛能,有移植後發生心髒腫瘤的報告。

  對自體幹細胞移植須進行骨髓或外周血幹細胞動員、分離及回輸,此過程中會出現骨痛、低血壓、心律失常等不良反應。由於目前研究規模偏小,不良反應或其他安全性問題少有致死性報告,尚須進一步研究來評價其安全性。

  移植細胞的種類和數量

  目前用於研究的可移植細胞種類很多,但都有其問題。如自體心肌細胞、骨骼肌來源的細胞、周圍血幹細胞、骨髓幹細胞,其細胞采集、分離、體外培養等技術過於繁瑣、難度大,不適於應用。胚胎幹細胞因倫理學的限製已不再用於臨床研究。臍帶血幹細胞因組織來源較廣泛,不存在倫理學爭議,易於工業化製備,受到廣泛關注。

  研究者不斷探索研究多種組織來源的幹細胞,如有研究者認為,骨骼肌來源的內皮細胞是一種新的可用於移植修複心肌的細胞。另有研究顯示,胚胎來源的心肌祖細胞與脂肪組織來源的基質細胞組裝成的移植細胞片亦安全有效。

  目前移植所需細胞數量無統一標準,數量太少可能療效差,但太多有可能引起細胞栓塞、沉著及增生,甚至形成腫瘤等。目前最佳移植細胞數及不同類型細胞所需細胞數是否不同尚無結論,是否存在物種和個體間差異,是否應根據心肌壞死程度進行個體化移植等問題須深入研究。

  移植時機

  移植的時間會影響到療效。一般認為心梗早期移植細胞多參與局部炎症反應,而較少分化為心肌和生成血管;心梗晚期由於瘢痕組織及局部血管再生等,不利於移植細胞從血管內移出並歸巢;心梗3~7天,壞死組織周圍細胞因子較豐富,利於移植細胞歸巢及分化。移植最佳時機及是否與移植細胞種類相關等問題仍須進一步研究。

  移植途徑及誘導歸巢、分化

  常用移植途徑有經靜脈移植、經導管冠脈內移植、開胸心外膜移植及心內膜移植等。目前人體常用途徑是經導管冠脈內移植,但如何誘導移植的細胞穿過血管到達心肌組織,並在歸巢處誘導分化、發揮作用,仍是不解的難題。另外,不同移植途徑的安全性、所需細胞數量及誘導方法也存在差異。

關鍵字:幹細胞,心髒病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