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內窺鏡靜脈采集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後的長期轉歸

作者:陳淼 韓瑩瑩 譯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1-02-11

  背景 很多心胸外科中心已將內窺鏡大隱靜脈采集作為一種常規手術方法。近期,該技術與患者長期轉歸和死亡率的相關性遭到了質疑。本研究比較了2001-2004年間,新英格蘭北部開放性和經內窺鏡靜脈采集方法的患者死亡率和再次血運重建的發生風險,在此期間內,上述2種技術均被應用。

  方法與結果 在2001-2004年間,8542例患者接受了單一的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其中52.5%接受了經內窺鏡靜脈采集。靜脈采集方法由外科醫生慎重決定。主要終點為入選患者4年內死亡和再次血運重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或CABG)。

  自2001年至2004年,經內窺鏡靜脈采集方法使用率由34%升高至75%。一般而言,接受經內窺鏡靜脈采集的患者疾病負擔較重。盡管經內窺鏡靜脈采集方法可降低腿部傷口感染發生風險(0.2對1.1,P<0.001),但該方法與校正後需再次手術的出血事件發生風險升高相關(2.4對1.7, P=0.03)。經內窺鏡靜脈采集方法不顯著升高再次血運重建風險[校正後風險比(HR)=1.29,95%可信區間(CI) 0.96~1.74],但該方法與患者長期死亡率顯著降低相關(校正後HR=0.74,95%CI 0.60~0.92)。傾向性-分層分析得到相似結果。

  結論 在2001-2004年間的新英格蘭北部地區,經內窺鏡靜脈采集方法的應用無害。該方法不顯著升高再次血運重建發生率,且不降低患者生存率。

關鍵字:內窺鏡,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