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心律失常、心衰、心髒擴大

作者:北京軍區總醫院 張禹整理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09-12-25

病曆摘要

  患者女,27歲,未婚,北京市房山區人。主訴咳喘1周, 不能平臥半天入院。患者10年前體檢胸透時發現心髒擴大,但當時無任何症狀,能參加一般體力勞動。此後逐漸發覺當勞動強度稍大時,即心慌氣短。9年前在某醫院診斷為“先天性心髒病”。1年前安靜時自覺胸悶氣短,心悸,活動後加重,夜間不能平臥。1個月後,上述症狀進一步加重,並出現尿少和雙下肢水腫,當地醫院以心包積液待查收治,治療後症狀有所減輕,住院17天出院。一周前因受涼感冒,又出現心慌氣短,半天來症狀加重,遂急診收住本院。

  既往史 無結核病和風濕病史;其母患高血壓病,姑母患“心髒病”早年亡故,兩個弟弟有心髒病,均有心髒雜音,其中一人在本院拍X線胸片見心髒擴大,與其姐情況類似。

  體格檢查 體溫37.4℃,脈搏200次/min,血壓100/70 mmHg。兩頰紫紅,口唇發紺, 頸靜脈怒張;兩肺未聞羅音,叩診心界向兩側擴大,心率200次/min,呈奔馬律,因心率過快各瓣膜有無雜音聽不清。腹軟,肝大,下界在右肋下6 cm,質中等,有壓痛,脾未觸及;雙下肢明顯水腫。生理反射存在, 病理反射未引出。心電圖示:室上性心動過速。X線胸片:心髒向兩側極度擴大,呈球形,兩肺門不清晰;超聲心動圖未見心包積液。血、糞常規,血沉,尿素氮,肝功能,HBSAg,A/G比值和血電解質均正常。血漿二氧化碳結合力36.7 vol%,尿蛋白(++)。

  患者入院後立即吸氧,並予洋地黃和利尿劑等治療,心率於1小時後降至120次/min,5小時後降至100次/min,心慌氣短明顯好轉。此時,於二、三尖瓣區各聽到一Ⅱ級吹風樣收縮期雜音(後來發現, 此雜音隨心衰加重而增強,心衰被控製,雜音則消失),並時有頻繁早搏,20~30次/min,有時呈二、三聯律。未聞心音遙遠現象,無奇脈。在以後數日內,患者時有惡心嘔吐,食欲差,精神萎靡,呈無欲狀。經積極治療,患者病情一度穩定,住院期間,每當活動量稍大時,即感胸悶氣短、心悸和早搏增多。有時病人突然暈厥,伴雙上肢肌張力增高、抽搐、失語和尿失禁等。多次查心電圖綜合起來有以下變化:偶發或頻發房性或室性早搏、右束支傳導阻滯、Ⅱ度房室傳導阻滯、房室交界性心律和ST段V5水平下降或T波V5倒置或低平等。入院3個月後,患者病情加重,心慌氣短嚴重, 尿少,不能平臥,在絕對平靜時心率也在100次/min以上,早搏頻繁, 腹脹, 精神、食欲極差,雖加大洋地黃和利尿藥劑量,心衰亦不見明顯改善。住院第4個月零7日時, 患者突然心髒驟停、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意識喪失,經積極搶救無效死亡。

病例討論 

  甲醫師 本例特點:(1)患者為年輕女性,10年前發現心髒擴大,入院後拍X線胸片見心髒向兩側極度擴大,呈球形;(2)心髒聽診二、三尖瓣區各有Ⅱ級吹風樣收縮期雜音,並有頻繁早搏,心電圖示各種心律失常,具有多樣性和易變特點;(3)患者經常有心慌氣短,心率增速,不能平臥等心功能代償不全症狀;(4)肝髒腫大;(5)多次發生阿-斯綜合征。據此,考慮以下疾病:

  1.心包積液 患者心髒極度擴大,不能平臥,頸靜脈怒張,心動過速,肝大,應考慮此病;但患者不發熱,心音未見減弱,無奇脈,Ⅱ、Ⅲ尖瓣區有收縮期雜音,心電圖未見各導聯T波普遍低平、倒置和QRS波群電壓減低現象,超聲心動圖未見心包積液,且心髒擴大已有10多年曆史,故可排除此病。

  2.先天性心髒病 患者16歲時即發現心髒擴大,入院後X線胸片亦證實左右心室均極度擴大,曾考慮可能是Eisenmenger綜合征或Ebstein氏畸型。但這兩種先天性心髒病,心血都是自右向左分流,故臨床上有明顯青紫,且發病較早,嬰兒期或青春早期即可出現。本例無青紫現象,不支持上述診斷。

  3.風濕性心髒病 患者年輕,二尖瓣區可聽到收縮期雜音,並有心悸氣短和心力衰竭,應想到是風濕性心髒病,二尖瓣閉鎖不全。但此病主要是左室擴大,全心如此擴大者少見,加之患者否認既往患過風濕熱,故風濕性心髒病亦可排除。

  4.心肌炎 可有心髒普遍性增大,心率增速,心律不齊,奔馬律,心尖部收縮期雜音和心電圖上呈多種心律失常改變,本例的臨床表現與此完全符合,故很可能是心肌炎。心肌炎的種類很多,如風濕性、病毒性、梅毒性和特發性等。特發性心肌炎也稱Fiedler心肌炎,十分罕見,呈急性經過,病人常在數周內死亡,與本例呈慢性經過的臨床特點不符,故可除外。梅毒性心肌炎自解放以來逐漸減少,近年來性病又逐漸增多,但梅毒性心肌炎尚未見文獻報告,此病的可能性不大;風濕性和病毒性心肌炎最為常見(風濕性心肌炎易發生在青少年,本例16歲時即有心髒擴大),本例的臨床經過與之相符,很可能是上述兩種性質之一所致的慢性心肌炎。

  乙醫師 同意考慮心肌炎,但也有不支持的地方,如:(1)沒有明確的風濕熱和病毒感染史;(2)無白細胞增多、血沉增速和血清丙氨酸轉氨酶(ALT)增高現象;(3)病程過長。我認為本病人還應考慮心肌病,心肌病有兩類:

  (1)克山病 本例很符合本病的臨床表現,且克山病具有流行性,一家中可多人罹患。但北京地區不是克山病流行區,此區從未見有發病報告,患者亦未在克山病流行區居住過,故患克山病的可能性不大。

  (2)原發性心肌病 支持點有:①全心髒普遍性極度擴大,呈球形,不能用其他心髒病解釋;②二、三尖瓣區有收縮期雜音,可用左、右心室極度擴大,二、三尖瓣相對閉鎖不全解釋,心肌病有此特點;③心慌氣短、心動過速、奔馬律、心力衰竭、阿-斯綜合征、心電圖上各種心律失常和ST-TV5的改變以及肝大等,是充血型心肌病最常見的臨床表現,本例上述表現均有;④充血型心力衰竭時,心髒雜音可隨心衰加重而增強,隨心衰好轉而減弱,本例也與此相符;⑤本例病史較久,符合心肌病的發病特點。不支持點有:本病遠較心肌炎少見,心肌病多並發動脈栓塞症,最常見的是肺栓塞,其次是周圍血管栓塞,本例臨床上無栓塞現象。

屍檢病理所見與討論

  心髒:極度擴大,呈球形,占據胸腔之大部,左右肺被推擠到兩側。心髒體積為16 cm×13 cm×12 cm,約是屍拳的3倍,重560 g。各心腔高度擴大,尤以右心房、右心室和左心室最著。乳頭肌和肉柱肥厚增粗,特別是右心室此種現象尤為突出。各瓣膜結構正常,未見粘連、狹窄和贅生物。左心室壁最厚處為1.6 cm,右心室壁明顯變薄,最薄處0.1 cm。左右心室部分心內膜增厚,呈灰白色,兩心室壁、心室間隔和乳頭肌等處均散在有斑點狀的灰白色瘢痕灶。右心房內可見一6 cm×7 cm的片狀陳舊性附壁血栓。鏡下見心肌纖維普遍肥大、增粗,胞核增大,染色質纖細,並見有奇異狀細胞,有心肌間質纖維化,其程度各處不一,或為小片狀勻質性玻璃樣變性;或殘留少數結構模糊的肌纖維斷麵;或為網狀的分支狀瘢痕,包繞肥大的肌纖維;或僅為間質的纖維組織輕度增生。以心內、心外膜下和小血管周圍纖維化最為突出。左心室前壁的心肌纖維橫斷麵出現許多大小不等的空泡,並見有胞核受擠壓現象。

  肝:鏡下表現為淤血性肝硬化改變。肺、脾、胃、腎和腸道有明顯淤血,未發現器質性病變。

病理診斷:原發性心肌病,右心房陳舊性附壁血栓形成,淤血性肝硬化,肺、脾、胃和腎等髒器淤血。

  丙醫師(病理科) 本例屍檢主要病理改變在心髒,其他髒器的病理改變,係慢性心力衰竭的全身表現。本患者心髒病理改變的特征是體積高度增大,呈對稱性和彌漫性,組織學上突出表現為心肌纖維肥大和廣泛纖維化,心髒各瓣膜和冠狀動脈係統未見病變,亦未見特異性及非特異性心肌炎表現。根據病理學所見應考慮以下兩種疾病:(1)克山病 國內報告的克山病與本例的病理改變有某些相似之處,但克山病的本質是心肌變性、壞死和相繼發生的修複過程,病理組織學上以心肌的溶解性、凝固性壞死及新舊病變並存為最大特點。本例除部分心肌纖維內出現空泡性改變外,未見有明顯的變性和壞死,再結合臨床表現和流行病學情況,可除外克山病。(2)原發性心肌病 屍檢發現的病理改變特征,均符合心肌病的病理改變,且無繼發性心肌病的原因可尋,故本例病理可確診為原發性心肌病。

  丁醫師 原發性心肌病過去認為少見,實際上並不少見,近年來隨著對本病認識的加深,發現的病例逐漸增多。本例病人既往無心肌炎病史,故診斷為原發性心肌病是正確的。依據本例有家族史,故可診斷為原發性家族性心肌病,充血型。

關鍵字:心悸,心衰,擴原發性心肌病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